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唐新秩序  >>  目錄 >> 第十章 西京變(十)

第十章 西京變(十)

作者:八寶飯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八寶飯 | 大唐新秩序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新秩序 第十章 西京變(十)

高家一直在渤海國西部備邊,這兩年被契丹壓著打,沒少吃過烏隗部的苦頭,此刻聽說過去那個強大的對手竟然轉眼間就降了,都不由好生震驚,看高明博的眼神又多了幾分敬佩。

過了半晌,眾人才回過神來,高家六郎又道:“哦,那九弟不就是營州的鴻臚寺卿了?”

高明博想了想,搖頭道:“不是。統戰處管的是大唐內部各族、各州、各藩的事務,所謂‘統戰’,按照李將軍的話來說,就是‘建立統一戰線,防止大唐分裂’。鴻臚寺卿應當管對外的事務。李將軍說過,外交和內政是兩碼事,如今就連大唐朝廷都混為一談,這是不對的。”

高家六郎皺眉道:“對外事務?”

高明博點頭道:“比如極西諸國,李將軍說過,西域之外還有很多國家,比如大食、大秦,還有什么高盧、英吉利等等,這些當屬于對外事務。而凡是承認大唐宗主的國度,都應該由統戰處管理。”

高家六郎恍然,道:“原來如此,比如日本國也應該歸九弟管理吧?”

高明博點頭道:“是啊,可惜現在還管不到。”他記得當時討論統戰處職權的時候,曾經就日本國問題詢問過李誠中,李誠中當時也拿不準,一旁的馮長史卻斬釘截鐵的肯定說,如果按照李將軍的說法來劃分職權,日本國事務應由統戰處管理。因為日本國本名“倭國”,一直向大唐朝貢。認大唐為宗主,就連現在的“日本”之國名也是由武皇于長安三年御準之后才正式通行的——作為朝貢國,沒有宗主國的同意,他們是不能擅自改動國名的。

這一點與渤海國類似。當年大祚榮建國之后。為了獲得大唐的認可,以則天神圣皇帝賜封其父的“震國公”為國名,取名“震國”,并多次遣使赴長安,希望大唐朝廷能夠承認。他的努力和誠意最終還是獲得了朝廷的認可,其后,睿宗于先天二年派遣郎將崔忻赴敖東城,賜大祚榮“渤海郡王”封號。授職“忽汗州都督”,于是大祚榮終于平息了多年來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情,將國號改為“渤海國”,名正言順的當起了國王。

等高明博講述完自己的經歷后。便開口問自家父親高堯義:“大人,為何咱們家被大伯和四叔他們困在了府里?”

高堯義嘆了口氣,道:“此事說來話長。這幾年大唐內地越發混亂,朝貢使團每次回來后都會講述路上的所見所聞,這些事情讓國中重臣們都很是不安。”

他口中所說的朝貢一事是渤海國慣例。渤海國是事大唐最為忠誠的藩屬,與半島上的新羅一樣,年年派出使團朝貢,從不曾間斷過。哪怕是黃巢亂兵肆虐中原的時候,渤海國和新羅的朝貢使團依然堅持不輟。繞過戰亂頻繁的大唐腹地,抵達長安。后來在長安找不到天子了,就一路折向西川,向躲避到西川的天子朝貢。因為路途不暢,常常一個往返便要耗去超過一年的歲月,有時候上一個使團還沒有返回,下一個使團便出發了。

高堯義繼續道:“如今國中重臣們為大唐的事情吵個不休,漸漸分為了兩派,以朱大相為首的一派認為朝貢已經沒有意義,大唐已露將亡之兆,渤海卻無覆滅之憂,朱大相以為,渤海人今后應當‘自主國事’,不必再向大唐朝貢,更不必每任國主都等待大唐冊封。”

渤海國循唐制,設三省六部,三省即政臺省、宣詔省、中臺省,分別對應大唐尚書省、門下省和中書省;六部為忠部、仁部、義部、智部、禮部、信部,也就是大唐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政堂省管理行政、司法、領典百司,統領六部,職權最重,其主官名為大內相。宣詔省主官和中臺省主官分別為左相和右相,三相之中,以大內相為尊,是為百官之首。

高堯義口中的朱大相就是大內相朱承明,他的官位相當于大唐武德年間的李世民,李世民當時的官職就是尚書省尚書令。

“另一派則以鴻臚寺卿、王弟大封裔為首,大鴻臚認為,無論大唐是否將亡,渤海國都應向中原稱臣。中原地大物博,人丁眾多,傳承綿延,底蘊深厚,不管將來誰做了中原之主,都是天下公認的共主,渤海國任何時候都回避不了接受中原節制和管轄的問題。只要大唐存在一天,渤海國就要向大唐朝貢一天,如果大唐李氏真的亡了,那么渤海國就像下一個中原之主臣服。

我們的祖上是靺鞨人,靺鞨人與關外各族一樣,無論何朝何代都是認中原為主的,哪怕是草原上崛起一時的匈奴、鮮卑、突厥、吐谷渾,最終都接受了中原的冊封,就連現在強盛起來的契丹,不也一樣么?而且大鴻臚還認為,渤海人兩百年來已經習慣了說漢言,寫漢字,我們學到了中原的官制、軍事、手藝、學識,就連我們的國名,都是大唐賜封的,如果我們變了,渤海還能叫渤海么?渤海人還是渤海人么?”

高明博是深以自己大唐官員的身份自豪的,如今聽了父親轉述大封裔的言語,不禁撫掌道:“說得好!如果我們變了,我們就不是渤海人了!”

高堯義苦笑道:“可惜有些人對此并不認同,至少朱大相就不這么認為,他不想只做一個藩國的國相,他想成為可與大唐政事堂諸公分庭抗禮的宰相。”

高明博問道:“王上怎么說?”

高堯義搖頭:“王上不理政事多年了,他雖然偏向于認同大鴻臚,但卻不愿操這份閑心,事實上宣王大仁秀之后,咱們渤海國政務不都是操于大相之手么?所以朱大相如今占了上風……”

高堯義所說的事情,便是渤海國如今的“朝貢之爭”,即渤海國內部關于是否繼續向大唐朝貢的爭議問題。引發朝貢之爭的,表面上是朝貢是否能夠繼續獲利的問題,實則是渤海是否脫離大唐的問題。

大唐太平之時,諸藩爭相朝貢的意圖有很多方面,除了獲得大唐冊封之外,獲利是個關鍵因素。藩屬國攜帶本國特產敬獻天子,往往能獲得天子厚賞,有的時候,這種厚賞幾乎相當于其敬獻的十倍還不止!

可現在大唐衰落了,天子連自家屋宇都沒有錢修,怎么可能厚賞得起?所以這些年來,朝貢基本上是賠錢的買賣,越來越多的藩屬已經以道路不靖為名停止了向大唐的朝貢。如今朝貢最勤的只有渤海國和新羅國,新羅是希望大唐幫助他們穩定日益動蕩的江山,而渤海……渤海則找不到別的客觀原因,只能歸結于其對大唐的忠心。

朝貢之爭只是第一步,由此牽扯下來的爭論則是是否繼續承認大唐宗主地位。這個問題就遠遠不同于是否朝貢那么簡單了,如果這個問題對于別的藩屬來說只是名義上的考慮,那么對于渤海來說就是國本問題——因為渤海是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全部襲承唐制的,就像鴻臚寺卿、王弟大封裔所說,如果變了,那么渤海還是渤海么?渤海人還能算渤海人么?

如果要進一步深究其本質,朝貢之爭則是渤海國內新舊勢力權力爭奪的開始。新興的渤海權貴們要向過去的渤海權貴發起挑戰,爭奪國政的控制權。以朱氏、崔氏、金氏為主的新興權貴們已經不滿足于在朝堂中獲得的一些官職,在朱承明千辛萬苦登上大相之位后,他們終于決定向舊有的大、高、烏、楊、李等五大豪族動手,目標直指五大豪族手中的軍權。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走下去,朝貢之爭導致的渤海國權力爭奪將會延續二十年,直到將渤海國最后一分元氣耗盡,然后被契丹開國皇帝阿保機滅國。

高明博想不到那么多,僅以他的觀點而言,只是不希望渤海國從大唐脫離出去,他向自己的父親問了一個最關心的問題:“大伯為何支持朱大相?他為何將大人你囚禁于府中?”

高堯義嘆道:“朱大相許咱們高家封國。”

“封國?”高明博不禁一呆,隨后笑了:“如何封國?”

“以鴨淥府為國,向國主稱藩。”

高明博頓時無語,先不論其余,只在這一府之地建立巴掌大的所謂“國”,聽上去就可笑之極,而且最關鍵的是,朱大相既有讓渤海自立之心,又怎么可能再容許境內冒出一個藩國來?

“大伯相信?”

“他當然相信,連國名都起好了,就以朱大相許他的西王為名,國名‘大西’。”

“大人你相信么?”

高堯義苦笑:“為父若是相信,怎么會被圈禁于府上?”

高明博想了想,又道:“大兄呢?怎么不見大兄?”

高堯義道:“你大兄在河州掌軍。”河州毗鄰扶余城,是渤海國抵擋契丹入寇的第一線,高家嫡長子高明恪是右領軍衛中郎將,一直在河州防御契丹。

“大人被圈禁的事情,大兄知道么?”

“你大伯圈禁為父,就是要以為父作質,讓你大兄不敢輕舉妄動,他又怎敢率軍回來?”

“三叔呢?”高明博三叔高堯禮是鴨淥府太守,剛才沒見到他,是以此刻發問。

“你三叔和為父一個心思,所以自然也是一個處境,都在家里圈禁。”

好吧,現在高明博總算是明白了,他腦子轉了轉,追問道:“現在大伯已經在西京動手了,那么上京呢?上京又是如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唐新秩序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5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