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巨星來了  >>  目錄 >> 第767章 天外飛來的一座豐碑

第767章 天外飛來的一座豐碑

作者:念笯嬌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念笯嬌 | 巨星來了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巨星來了 第767章 天外飛來的一座豐碑

中國少有《我不是大英雄》這類針砭時弊,極具現實主義類型的電影。

不是很難過審,就是拍得過于壓抑,拍不出令人解氣的感覺來。

在電影人看來,《我不是大英雄》最牛逼的一點,就是終于沒有再繞開現實,而是極度接近現實,將每個群體都置于巨大的困境中。

它抵達了中國電影中從未觸及的邊界。

確實,《我不是大英雄》在過審的時候,讓一干審核人員真的是又驚又喜。

能不能給過,該不該給過,是個問題。

最后,過審人員投票。

最終,贊成票以微弱的優勢勝出——審核通過。

而且都不帶退回去重新剪一遍的。

因為他們都覺得,這樣最完美。

生怕動哪里了,影片就毀了。

《我不是大英雄》是午夜上映的,第一天還沒過去,僅僅一個半夜和大半個白天,網上就被觀眾和影評人刷爆。

尤其經過徐然、王雨等一眾大V安利后——這些大V的粉絲可是一個比一個多。

此外,陳子昂雖然在電影圈名氣幾乎沒有,但自身也帶著些流量,不少鐵粉就抱著不管怎么樣,他的銀屏首秀,得支持一下而去的。

然后,看過的人,讓這部電影口碑當場炸裂。

黑風軍率先炸了。

有人甚至不惜開啟無賴模式宣傳:不看《我不是大英雄》的黑風軍,不是好中國人。

“大半夜的,高高興興去支持黃金子昂,結果……開始是笑得很嗨,后來哭著鼻子走出電影院的。”

“啊哈哈,丟人不?其實咱一樣,笑過哭過,這才是人生啊。”

“黃金子昂沒讓我們黑風軍失望,黑色幽默,笑中帶淚的喜劇,最喜歡了。”

“強烈推薦《我不是大英雄》,別用黃金子昂沒拍過電影的眼光看他。他是誰?中學時代成名,一路兵不血刃,未嘗一敗!”

“啊啊啊,我看完《我不是大英雄》了,我們的黃金子昂根本就是個大英雄啊。”

“我周末還要陪女朋友去二刷,昨晚她臨時爽約,我自己看的,嗷嗷。”

黑風軍炸翻了。

想當初,那些愿意掏錢,沖著陳子昂銀幕首秀而支持他的人,現在像是變成了傳銷窩里的一員,到處推銷《我不是大英雄》。

李秋婷本身也具有強大的票房號召力,她的粉絲看完《我不是大英雄》后,也掉坑里了。

工作或生活中,聊天的時候,這些人紛紛忍不住推銷這部電影。

上映第一天,《我不是大英雄》的票房雖然只有八千多萬,但第三天的預售,卻已經超過八千萬。

而第二天才過去一個半夜,售出和預售的實時票房,也已經超過四千多萬。

如果只看首日票房,這部電影并沒有大火的趨勢。

通常大火的電影,首日都有強烈噴薄的征兆,但那是好萊塢大片。

那些電影,首日票房不過億都算撲街的。

但那些電影,正式上映前,都會先試點公映,或是先搞個首映,請圈內媒體或影評人來觀看。

媒體和這些影評人看完后,質量好的話,大肆鼓吹。

這么一來,影迷自然被吸引到了,爭搶著首映日一睹為快。

導致首映日票房通常都很高。

《我不是大英雄》并不是這樣,基本上它對觀眾來說,就是一無所知。

觀眾只知道陳子昂主演,李秋婷主演等能被披露的信息。

電影內容?

也就大概知道劇情簡介: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板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制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收獲巨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大英雄”的稱號。但是,一場關于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涌中慢慢展開……

《我不是大英雄》首映日的票房數據,雖然不是特別高,但在當初那些想看陳子昂笑話的電影人和網友眼里,也算挺高了。

這讓他們有些不爽。

“靠李秋婷救市而已!”

這些人自我安慰。

幾千萬票房的號召力,李秋婷還是有的。

至于陳子昂和李凱、王君等,他們嗤之以鼻。

李凱這幾年幾乎被釘死在真人秀節目上,他只是那種娛樂明星,說難聽就是觀眾不花錢來娛樂的明星。

真讓粉絲掏錢,奔著他的號召力進電影院看他的電影?

但那些人,用網上的話來說,只有腦殘粉才這么干。

因為李凱拍過的電影,完全沒存在感,都撲街了,從沒紅過。

人家艾瑪雖然一直在撲,但她好歹因為《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紅了九年啊。

王君雖然在《愛情公寓》里紅了,但他并不是《愛情公寓》里面最紅的角色。

論人氣收獲,《愛情公寓》里面的幾大角色里面,王君是墊底的。

所以,他帶不來什么流量。

陳子昂呢,沒演過電影。

更沒導演過電影。

如今一下持有這種雙重身份,反倒讓影迷們望而怯步。

類似他這樣的新人,甚至在電影圈資歷比他還深的人,十個都有九個坑。

誰也不想花錢找不痛快是不?

然而,《我不是大英雄》上映的第二天,票房出來后,那些還想譏諷幾句的黑粉打住了。

因為第二天單日票房過億了!

“我擦,學生還沒放假,也不是周末呢。”

電影圈的人,有種火山噴發前的恐懼感。

首日票房靠的是演員的人氣和票房號召力,電影不合觀眾口味,那接下來肯定是下滑的,有時一落千丈都不算意外。

然而,《我不是大英雄》口碑不止炸裂,票房也在蓄勢待飛。

口碑不能完全代表票房。

叫好不叫座的電影,每年都有。

江一郎是圈內人,致力于電影演藝事業。

《我不是大英雄》最初本來就是先開始在圈內爆炸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它對圈內的震動。

因為大家不僅看到了一個好題材,還看到了演員們精湛,恰到好處的表演。

內行看門道,做電影的當然得最先嗅到味道。

這么一來,圈內人當然會特別關注。

就像網文,不跟著潮流走,死得很慘。

畢竟能引領潮流的,突然出現的黑馬,一年也就那么幾個。

而網文寫手,據不完全統計,可是有幾百萬啊。

當然,兼職的居多。

但即便兼職,也是想掙錢的好嗎,不跟風,對九成九以上的人來說,就是死路一條。

即便跟風,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掙錢都不容易,你坑我騙。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于是,江一郎忍不住喬裝打扮,找了個影院跑進去。

結果他灰頭土臉出來。

特么的,怎么就近的場次沒票了?

他沒網上購票的習慣。

各大影院也無奈,除了黃金院線對《我不是大英雄》的排片率達到20,別的院線,有的2都不到。

也就是說,一天可能就安排一兩場。

“怎么不多開幾場?”江一郎走前對柜臺工作人員抱怨道。

柜臺工作人員愛莫能助,不過她以自己的經驗來預測,最晚今晚,他們的影院就會追加場次。

院線才是第一個對電影票房趨勢最直觀最敏感的觀察對象,根據上座率情況,他們會快速調整和安排電影場次。

《我不是大英雄》第一天和第二天的上座率是挺高的,但各大影院覺得按目前的排片情況來看,應該可以應付得過來。

然而第三天,正好是周五,晚上的場次卻場場預定爆滿。

院線和電影發行方簽合約,院線是屬于強勢的一方,電影發行方屬于弱勢群體。

院線可以有權力在有利于自己的合同條款范圍內調整排片率。

比如初始排片率中,某部電影上座率達不到最低要求,院線有權降低排片率。

自然地,上座率高,院線也不會跟錢過不去,不會死活不調高排片率、增加銀幕塊。

黃金院線是陳子昂和關妮兒、寧曉佳合伙開辟的院線,給《我不是大英雄》的排片率是最優等的,達到20。

只是黃金院線還算是比較新的一條院線,它在一線城市開設的影院還好點,至少有三家以上。

但在二線城市,有的地方甚至一家都還沒有。

如此一來,《我不是大英雄》口碑炸裂,觀眾抱著強烈的期待和好奇心,開始擠進影院觀看的時候,發現一時買不到當下的票,甚至明后天的票都沒好位置了。

江一郎熬到晚上,等待影院加場,才淘到一個座位,雖然是在角落里,但他也知足了。

電影還沒開始,他看著陸陸續續進來,擠滿影院的觀眾,暗暗驚嘆。

什么叫口碑炸裂,這就是啊。

口碑一炸裂,誰也擋不住民眾的熱情。

網上的評分實在太高了。

有的地方平均分達到9.7。

即便是以挑剔著稱的一些評分網,也達到了9.2以上。

要知道,在一些評分網上,評分能達到9.0的,鳳毛麟角,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有的地方,9.5分的,一部都沒有,《我不是大英雄》是第一部上榜的電影。

題材,演技,電影呈現方式,都太出色了。

電影開場,江一郎很快看到陳子昂的演技。

蓬頭垢面,胡子拉碴,整個一吊絲中年男士的模樣。

認識陳子昂的觀眾,很多差點認不出那是陳子昂。

江一郎也是吃了一驚,他看過陳子昂的電視作品。

令狐沖和蕭峰的性格反差很大,沒想到這個程勇角色,反差更大。

“這也能演?”江一郎有些不敢相信,至少在二十出頭的時候,他無論如何也勝任不了這個角色。

接著看下去,江一郎很快進入故事中,時不時跟觀眾一樣忍俊不禁。

當看到抱著滿臉是血,奄奄一息的黃毛奔進醫院,由于體力不支倒地,絕望中怒吼的曹斌,江一郎和觀眾一樣,悲從中來。

當看到程勇隨后趕來,得知黃毛不治的時候,含淚朝曹斌咆哮質問“他只是想活下去,他有什么罪”的時候,江一郎和觀眾一樣淚崩。

“他有什么罪?”

“他只是想活下去。”

這兩句話扎進觀眾的心,一個個淚如雨下。

是啊,他有什么罪?

這種貼近現實的故事,最容易引起人們感情的共鳴。

走出影院,江一郎眼睛還是紅的。

想看笑話,結果他確實笑了,但也哭了。

“怪不得啊,遺址上留下了那么一首詩。”江一郎身影沒入黑暗,消失在夜幕中。

幽州臺遺址歷經一年考古,再歷經三年,現在平地拔起一棟古色古香的燕臺樓。

而此時,杜雁翎和李秋婷等人繼續開啟全國宣傳之旅。

伯玉制作積攢的人脈,對伯玉影視幫助非常大。

全國收視率好的節目,杜雁翎他們基本上是想上就上。

某一檔節目上,主持人詢問李秋婷。

“《我不是大英雄》現在口碑好到爆炸,我們都知道秋婷這次突破自我,飾演了一個以前沒嘗試過的角色。秋婷當初為什么選擇決定參演這部電影的呢?”主持人微笑著看坐一旁的李秋婷。

李秋婷毫不猶豫說道:“陳導演拍的東西有很多細節。我很早就喜歡他的這種風格。尤其選拍這種現實主義題材,我覺得非常契合他,是他的擅長。而我也很喜歡這類型電影。”

主持人笑著點頭:“嗯,只有用準確的細節才能真正觸動人,讓人覺得有真實感。陳導做的實在最好不過了,讓人很驚訝。秋婷在這里能劇透嗎,舉幾個細節例子?”

李秋婷笑道:“已經上映了,劇透點沒什么。我就說幾個例子。片中呂受益的經歷取材于現實。現實中確實有這么個病人,在妻子懷孕五個月時查出患病,天天想死,直到他看到孩子落地。當時他就抓著孩子的手哭了,說他絕對不能死。陳導拍戲靠的是對現實細膩的觀察。《我不是大英雄》里埋了很多細節,有些是為了反映現實生活,比如醫院門口的號販子;有些是為了營造氛圍,比如屠宰場的豬肉上停留的蒼蠅;有些是為了體現人物性格,比如發跡后的程勇看的書《做人的資本》。有些地方,你以為是閑筆,其實也別有深意。比如曹斌給警察局長匯報案情的那場戲,局長掏出煙灰缸提醒曹斌‘不要把煙灰灑出來了’。一個苛刻嚴厲、眼里揉不下沙子的警官形象頓時鮮活起來。”

主持人笑道:“我也看過片子,對其中兩句話印象尤為深刻。‘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誰家還沒個病人?’《我不是大英雄》能引爆社交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擊中了社會情緒。對死亡的恐懼,對醫療體系的懷疑,對底層人民的同情……但比起探討社會議題,主創更在意的其實是對人物的塑造。”

杜雁翎這時也插嘴說道:“是的,你如果只是想傳達一個意義的話,觀眾是聽不進去的。必須要把這個故事打磨得非常好看,觀眾才會敞開心門去聽你講這個道理。在創作時,陳導其實并沒有過多地考慮社會價值。因為在選取這個題材之時,社會意義就已經存在。”

李秋婷點頭:“塑造人物和深挖社會議題本質上并不矛盾。但在具體的創作上,還是會有打架的時刻。《我不是大英雄》的結尾,程勇被抓,受惠于他的病人們站在路邊,上演了一場‘十里長街’的戲碼。故事最終指向了平民英雄的自我救贖,而非對醫療體制的反思和批判。這種浪漫主義的筆調看似和現實主義氣質相悖,但并不是,他從來沒想過什么主義。所謂的‘主義’永遠都是電影出來以后,別人給它貼的標簽。陳導說過,作為導演,不管用什么手法,都只想拍真實、好看、能打動人的故事。”

主持人好奇問道:“聽說秋婷和陳導是很好的朋友,又聽秋婷這么說,那么這部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陳導是不是跟秋婷有過很多探討呢?”

李秋婷臉上現出神采,笑道:“從劇本開始,陳導就找我們幾個人討論了。最開始的時候,杜導演是有些反對劇本里的程勇身份定位的,他建議把程勇設定為一個慢粒白血病患者。陳導演沒有聽從,他認為陸勇最大的魅力恰恰在于他就不是個病人。如果他是病人,他的動機就是自救和掙錢,最后再救人,那么這個人物弧光就會非常小。”

一旁的杜雁翎很苦逼。

天地為鑒,我沒有參與過啊。

我連打醬油都算不上,臨時被抓來當的壯丁。

不過他心里還是非常高興來著,因為這是鍍金的好機會啊。

鍍完這層金,回去后有很大機會進軍電影圈。

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把電影圈當作最終目的地,但杜雁翎肯定是一個以拍電影為目標的導演。

田曉生和郝健的風光,他看了心癢癢的。

主持人問杜雁翎:“杜導演,我看完《我不是大英雄》,很好奇,這部電影有反派嗎?”

這個問題不止主持人疑惑,很多觀眾也疑惑。

誰是反派?

走出電影院,大概很多觀眾都會思考這個問題。

杜雁翎照著腦海里的劇本說道:“影片中其實沒有一個壞人,但對比代表弱勢群體的程勇一方,瑞士藥廠的醫藥代表似乎有些面目可憎,賣著高價藥,貪婪又無情。但藥企真的是壞人嗎?一個電影里總會有一個‘反派’出口。你得有一個讓觀眾喜歡的人,也得有一個讓觀眾不喜歡的人。但是不喜歡不代表他壞。”

主持人憂心忡忡說道:“現在醫藥界有部分人對這部片子產生質疑和不滿,杜導演你們考慮過嗎?”

杜雁翎有些歉意說道:“我承認這樣設計確實有商業層面的考慮,真正好的電影應該做到沒有人錯。這里我聲明一下,醫藥代表其實并不是反派,而是因為立場不同,才站在了主角的對立面。”

這時,李秋婷說道:“《我不是大英雄》的劇本還在寫的時候。其中一稿劇本,我跟陳導商量過,想把反派設置成黑社會,陳導反對,如果反派是黑社會,這就變成打黑的故事了,這事好像不是那么個指向。它最后的問題是什么?背后真正的利益集團到底是什么?它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東西,還是一個具體的事物?為此,李隆基導演也參與進來,我們三方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糾結到最后,結局是,那頂模模糊糊的‘反派’帽子被扣在了瑞士藥廠的醫藥代表頭上。準確地說,是把醫藥代表設置成了主角的對立面,因為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

杜雁翎也說道:“故事里并沒有反派,警察、法官、醫藥代表……每個人都是有良知的。”

李秋婷笑道:“除了醫藥代表,影片中另一個賣假藥的商人張長林,本來是反派,杜導曾建議把他翻轉成‘好人’。陳導同意了。你們去影院看看就知道了,張長林前期為了利益,甚至威脅過程勇要告發他,但后期隨著境遇的改變,他在審訊室最終沒有供出程勇,而是留下了一個略帶諷刺意味的狂笑。”

杜雁翎努力回憶劇本,接著李秋婷的話侃侃而談:“陳導說過,電影是建筑學。其中的悲劇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不是大英雄》有AB兩面,以那場重要的火鍋散伙戲為轉折點,前半段黑色幽默,后半段催人淚下。和用心刻畫人物性格一樣,影片中所有大大小小的笑點和淚點,也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

李秋婷點頭:“我覺得電影不只是文學,也是建筑學,非常需要理性的平衡。怎么吸引觀眾在電影院看兩個小時?就是把每個笑點和淚點都打好位置,再反復去驗證。《我不是大英雄》在散伙戲之前大概有四五十分鐘,陳導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得23分鐘安排一個小笑點,5分鐘安排一個大笑點,穿插進行,就像一條公路上的加油站一樣。”

杜雁翎說道:“搞笑是演員自帶的,幽默很多時候是靠情節的反差帶來的。大笑過后,便是沉重,甚至虛無。影片后期的淚點,很多都能在前期的笑點里找到對應。比如剛登場時戴著三層口罩,說著‘吃個橘子吧’的呂受益。當他后期生命垂危臥床不起時,‘吃個橘子吧’就成了淚點。想讓觀眾認真為這些角色痛心,那只能先讓觀眾愛上他們。”

主持人認真點頭:“是啊,密集的笑點讓觀眾暫時忘卻了他們的病人身份,前期的歡笑不過是悲傷結局的序曲。《我不是大英雄》就像一幢設計精細的建筑,每個情緒點都經過周密排列,影院里有多少人笑,多少人哭,笑了幾次,哭了幾次,每次的情緒濃度如何,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李凱也在場,雖然他發言不多,但心里早就樂開了花。

《我不是大英雄》第三天還沒完全過去,但總票房已經破三億。

明天是周六,這兩天才是見真章的時候。

上節目前,他刷了下實時票房數據,明天的預售,已經破億了,按照市場規律,明天拿到兩億票房都不意外。

啊,蒼天啊,大地啊,苦盡甘來。

為這部電影,李凱付出了很多,連屠刀都拿起來了。

不過想了想,他覺得自己的付出還不算什么。

看看身邊的王君。

王君這家伙的敬業,李凱在圈內找不到幾個人出來。

為了表現角色的病弱,王君每日完成8000次跳繩減重,減重20多斤。

最后更是為了演出自殺前病痛帶來的絕望,一早去醫院臥底,又把自己關在醫院的病房里,兩天兩夜沒睡覺。

所以才有了那場他演的角色好不容易醒來,故作輕松地跟其它人開玩笑的悲涼。

那種生理上的病態感,那眼睛里的血絲都是真的,這個角色的油膩、世俗、絕望、痛苦,還有他的希望、堅持、挺拔、釋然,都是真實的。

當這個從喜劇里走出來的演員,以這么一個響當當的角色的自殺戲,完成整部電影的休止符,那種巨大的悲傷感,告訴人們什么叫人物,什么叫演員。

幽州。

陳子昂今晚又有應酬。

因為艾瑪來了。

他的新電影劇組已經發出召集令,演員們正從全世界各角落里趕來。

艾瑪第一個抵達。

抵達后,趁還沒開機,她的第一個請求就是讓陳子昂陪她看《我不是大英雄》。

因為她一直關注陳子昂,自然關注到這部電影。

她聽說這部電影現在在中國特別火,當然想一睹為快。

哭著看完后,艾瑪紅著眼睛對陳子昂說道:“陳,我終于對你有點信心了。”

陳子昂扔下她:“以前對我那么不信任嗎?我的心仿佛被卡車狠狠地撞了一下,很受傷。”

上映第四天,周六,《我不是大英雄》總票房破七億;第五天,周日,總票房破十億;第七天……

《我不是大英雄》徹底火了。

網上鋪天蓋地,大多是圍繞這部電影產生的醫藥話題。

“醫藥商就是黑心啊,成本幾毛錢的藥,買到幾十幾百比比皆是,上千也見怪不怪。”

“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比如開發新藥制作費用1040億,這費用誰來出?還不是平坦到藥品身上?都像印度一樣出仿制藥盜取勞動成功,誰還去開發新藥。”

“我是從事游戲行業的。中國盜版游戲導致中國沒有好的單機游戲了,因為做2、3年,出來后被破解,只賠錢。導致現在國內只有騙錢的網游、頁游、手游。怪誰呢?”

“這不能說是黑良心吧,研發公司是有定價權的,格列寧這個就是因為技術壟斷,有專利,所以全球范圍內都貴。”

“這種救命藥如果定價令大部分普通人無法承擔,就很不人道了。”

“現在很多人可能不懂電影里這4萬一瓶的藥是什么概念,幾年前,一個大學本科生(那時候還沒像現在這樣幾乎普及大學,大學生還是比較吃香的)月工資一般也就兩千左右,松江府內環的房子一平也到不了五千。那時候4萬一瓶的藥,而且是需要長期服用的,不能類比現在的山寨盜版日常用品,那是不吃就沒命了的藥。”

“不懂為什么一堆底層盧瑟像看門狗一樣維護這些發達國家的藥廠利益,分給你們一分了嗎?”

“一邊維護資本家一邊反懟自己國家的關稅太高,關稅的作用首先是維護本國同類型企業的利益,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研發力量與發達國家不在一個起點。況且關稅再怎么樣也只是很小的比重。但一旦本國藥廠完全萎縮,人家定價再高十倍你也沒辦法。”

“我不認為是黑心錢,定價也許高了,但是高額的利潤會刺激更多的藥企去生產都多的藥。其結果是能治療更多的病。如果大家都仿制,沒有人去研發,那才恐怖,你也許應該批判國家為什么不把造航母的錢拿去做醫療事業。”

“自從被引入中國至今,格列衛的價格一直是23500/盒,一盒一個月,一年就28萬多元。格列衛在中國的價格是全球最高的。在國外的情況,沒有切實的數據,但媒體的報道,格列寧在各地的官方價格約為(人民幣為單位):中國港島17000;美國為13600;澳大利亞為10000;日本16000;韓國約為3000。”

“澳大利亞一般藥店的格列衛價格:沒有澳洲醫保卡(不是澳洲公民或者綠卡持有者)價格是1362澳幣(折合人民幣6500);有醫保卡(澳洲公民或者綠卡持有者),價格38.5澳幣(190人民幣);持有醫保卡,同時有低收入卡或老年卡,價格是5.4澳幣(折合27人民幣);如果個人或者全家年度購藥支出超過1521澳幣(折合7600人民幣),則購藥不需要花費任何費用。”

“人家韓國賣的原版格列衛藥,折合人民幣才3000,國內賣兩萬三,證明藥廠出售的價格根本沒那么高,至于到我們國家為什么這么高,想想都知道。”

“有澳洲網友回復:不是造謠,澳洲醫保系統medicare的PBS處方藥保障系統涵蓋了市面上75的處方藥,其中包含幾乎所有的曾經上過國內新聞的天價抗癌藥,任何公民和永久居民購買醫保范圍內的任何藥品32澳幣封頂,低收入者和失業者購買5.4澳幣封頂,或者年購藥額超過1500左右的額度后免費。我現在問大家,到底是誰在賺黑心錢!”

就在全民熱議的時候,很久沒發微博的陳子昂,發了一條震驚圈內外的信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巨星來了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7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