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風雨大宋  >>  目錄 >> 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

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

作者:安化軍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安化軍 | 風雨大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風雨大宋 第114章 種地一條龍

從院里出來,宋祁和歐陽修興致勃勃地談論著剛才看到的鐵監產品。搪瓷的各種制品,是他們要賣了回去自用還有送人的,其余油燈、打火機之類,也要買幾件。至于蜂窩煤爐,不知道本地沒有賣的,最好從這里買幾個看好的款式回去。

至于晏殊,家大業大,想的是除了爐子外,還要買制蜂窩煤的機器。爐子買了,沒必要買外面的煤球。有了制煤球的機器,自己家里就可以做了。

杜中宵看看天色,對四人道:“諸位相公,這是最后一處地方了,主要是各種鐵制農具。現在鐵監真正要賺錢,只能靠這些貨物。相公們看了,若是合意,回到本州后,可以讓百姓前來購買。如果買的人家多了,送個單子來,鐵監給他們送貨也可以。”

柳植道:“我們正要看這些。前些日子修罷了路,鐵監送了來做工的百姓一套農具,這些人甚是喜歡。回去以后,滿州傳遍,說是鐵監這里制的好農具,價錢又不貴。”

一邊說著,杜中宵帶著眾人進了最后一個大院。一進門,眾人就被這里擺的琳瑯滿目的貨物震驚了。

剛才看的日用品,其實種類不多,也就是搪瓷制品花樣繁多,占了比較大的地方。這里不同,院內搭了幾個棚子,棚子下面,小件的產品擺在貨架上,大件的則擺在地上,整整齊齊。

一路看過去,從鋼針、鐵釘這些小件,到菜刀、斧頭、鋼鋸等等,接著就是一整套木工工具。再后面,就是前面發過的鐮刀、鋤頭、鐵锨和镢頭,之后是鐵鍋之類雜七雜八的鐵器。

柳植對晏殊道:“相公,莫看這些鐵器不起眼,卻是十分好用,于百姓有大用處。”

晏殊連連點頭,他也聽手下的官員說過,鐵監產的這些比以前的好用多了。特別是鐵锨和镢頭,有那沒有耕牛的人家,用來翻地,也便利得很。地方開溝治渠,方便許多。

到下一個棚了,便是整套的農具。

從翻地的耕犁開始,分成幾個型號,擺在地上。緊跟著的就是整地平地的耘耙,接下來的就是播種的耬車。鐵監制的耬車與外面的不同,帶有輪子,種箱有槽輪,是由輪子帶動轉起來主動下種,而不是平常的靠著種子重力下種。槽輪的長短可調,由此控制播種量。

幾人沒見過這種耬車,問過了杜中宵用法,歐陽修一時興起,雙手扶住耬車,口中道:“若是有牛或馬拉著,調得好了,我一樣可以種地,不下于老農。”

眾人一起大笑。耬車改成這個樣子,其實跟后世的播種機差不多了,大部分作物都可播種。

跟在后面,則是中耕、培土之類的機器。杜中宵按著印象中的旋耕機,一根軸上裝了幾個刀片,用牛或馬拉著,在田間行進。動力輪帶動旋轉,實現松土鋤草功能。本來怕動力不夠,試了幾次,只要調得淺一些,其實可行。刀片堪堪打碎土表皮,比人力用鋤頭的效果差一些,但效率卻快了很多。

農是天下根本,勸農是地方官重要工作,即使是晏殊和宋祁,對這些也并不陌生。每到春耕秋收時節,州官縣官本就要到田間地頭,觀看農民勞作,舉行儀式。

這個小旋耕機讓四人覺得新奇不已,紛紛試著轉動,看刀片在地上打起塵土來。種田最費勞動力的環節,就是田間管理和收獲。這兩個環節解決了,不只是農民勞動強度降低,還可以多耕種土地。

小旋耕機的后面,是水車,就是營田務已經使用的那種。用畜力帶動,把水從井中汲出來,到了井口進入管口。有了這樣的水車,才能在遠離河流的地方,保證灌溉。

看到這些熟悉的東西,氣氛活潑多了。四位知州這么有耐心參觀鐵監,打的就是農具的主意。能夠給治下百姓買到好用便宜的農具,可是一項德政。

小旋耕機的后面,自然是收獲機械。排在鍘刀前面的,是一臺奇怪的機器。前面兩個大鐵輪,輪子中間一排鋸齒,齒非常大,好似猛獸的獠牙一般。緊挨鋸齒的是一左一右兩個小輪,后面伸出兩個長把。

看這機器怪異,從來沒有見過,宋祁問道:“運判,這是做什么的?看擺在這里,應該是收獲糧食的。看前面有鋸,莫非還能割稻麥?”

杜中宵點頭:“不錯,這就是用來割稻麥的,可比用鐮刀快得多了。”

幾人聽了感到有趣,圍著道:“這東西怎么割稻麥?運判說一說。”

杜中宵上前,指著前面的一個鐵輪道:“用牛或馬拉著走,這個大鐵輪轉起來,便帶著這一排割刀來回擺動,便如剪刀一般。前面的稻麥,便就被割倒,鋪在上面。上面這一條會轉,把鋪著的稻麥送到一邊去。后面跟著人,只要把割倒的稻麥打捆即可。”

歐陽修聽了笑道:“如此神奇!世上原來還有這種割稻麥的法子。若是用了這機器,一個人豈不是可以割許多畝?收獲時節,刮風下雨極易糟蹋糧食,這便好了許多。只是看著怪異,不知能不能用。”

杜中宵道:“這是今年新制出來的,只是用去年的麥稈和稻草試過,并沒有下地。”

這是杜中宵突發奇想,按照記憶中收割機的樣子,制了割刀出來,做成這樣一臺收割機。高碳鋼淬火之后,是制割刀的合格鋼材,鉚在刀桿上,旁邊用偏心輪把轉動變成往復運動,就制成了簡易割臺。杜中宵拿不準的是,用牛馬帶動的動力輪,能不能使割刀順利工作。季節不對,沒法下地實驗,只能讓人找了麥稈稻草來,重新栽到地里,一點點試得合適。專等麥收時節,到附近的田里,試著割麥。

如果這收割機成了,農活最重要的瓶頸便就解決了。能用收割機,不只是提高效率,多種地,還能在最關鍵的雙搶時節,盡快把糧食收獲,從而種下一季作物。縮短了收獲時間,稻麥輪作的地域就可以大大向北推進。現在稻麥輪作主要集中在兩浙兩淮,是因為那里比較溫暖,水稻收獲和小麥播種的時間相對較長,收獲播種兩不耽誤。時間縮短,中原很多本來趕不及的地區,也可以一年兩季了。

杜中宵并不知道,歷史上收割機就是從馬拉開始的,結構基本如此。他只是把印象中的收割機盡量簡化,做成了這個樣子,反著推回去,回到了收割機最開始時的樣子。蒸汽機帶起工業革命,從而促進了鋼鐵工業大發展。反哺回農業,大量的農業機械都是在蒸汽時代出現了雛形。

一個小旋耕機,一個馬拉的收割機,讓四位知州非常興奮。本來他們想從鐵監買的農具,不過是鋤鐮锨之類,卻不想還有這種稀奇東西。如果用得好了,天下農人都受益。

收獲了自然就是鍘切,把麥穗跟麥稈分開,可以省卻無數力氣。鐵監制的鍘刀,看著寒光凜凜,有些嚇人。整個刀片都是鋼鐵,可不像有些地方木頭包個鐵片那樣寒酸。

跟在后面的,是水稻打谷機。人力蹬踏,帶動一個大木斗里的鐵齒旋轉,把伸進去的稻禾上的谷粒脫出來。下面還有一個風機,把碎草吹到一邊,稻谷落到下面的器皿里。

現在打谷,同樣是這樣一個斗,用人力摔打,而后借助風力清選。這里用鐵齒代替摔打,明顯省力了許多。更特別的是下面的風機,幾個葉片旋轉,吹出風來,極是方便。

這是鐵監高爐鼓風用蒸汽機的副產品。不用蒸所機,杜中宵也想不起旋轉的風機,用人力的時候還是用的風箱。用蒸汽機,自然是這葉片旋轉的風機更合適。這思路一開,很多地方都可以使用。

打谷機的后面,是碾米機。這時候的米多是舂出來的,或用水力,或用人力,隨吃隨舂,其實很方便。谷子可以長時間保存,米則不可以,對于家庭來說,這機器其實沒什么用處。但鐵監人口眾多,食堂靠人力舂米過于煩瑣,便制了這機器出來。同樣是靠人腳蹬,用一組鐵輥碾米。這機器還有一個用處,就是軍中可以攜帶,大米做軍糧方便多了。

依杜中宵的想法,還要制出小麥脫粒機來。可惜按著印象中的結構,試驗了多次,總不成功。哪怕是鍘了之后,只從麥穗上的脫粒,漏脫的也是極多,根本不能使用。或許要等以后,做出大型用蒸汽機帶動的來,一次一次復脫,才可以使用。

這里展示的農具,從耕種到收獲,包括田間管理,一應俱全。如果有員外愿意下本錢,把這里的機器買一套回去,就可以建處農場。實際上鐵監就用這些農具,在附近建了一處兩千多畝的實驗農場,專門試驗各種農具的使用情況,進行相應改進。對于鐵監來說,很長時間要靠這些賺錢。

從頭到尾看完,四位知州站在中間,看著棚子里整整齊齊的農具,一時說不出話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風雨大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1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