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清巨鱷  >>  目錄 >> 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狠招

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狠招

作者:塞外流云  分類: 歷史 | 清史 | 民國 | 塞外流云 | 大清巨鱷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清巨鱷 第九百九十五章 出狠招

山東,登州,黃縣。

一支由三十多艘蒸汽木船、鐵甲船組成的混合船隊緩緩的駛進黃縣簡陋的海港碼頭,黃縣漁業興盛,漁船不少,但大型商船卻不多見,尤其是在漁業淡季渤海即將進入封凍期的時候,如此大規模的船隊抵達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和猜疑。

當看到從船上卸下來一臺臺各式各樣的機器,看熱鬧的人群都議論紛紛,很快就有消息傳開,這支船隊是隸屬于元奇山東礦業公司,他們的目的地不是黃縣而是招遠,因為他們大量招募畜力和人手運送機器前往招遠。

一聽是前往招遠,人群頓時就炸開了鍋,招遠自古就有‘黃金之鄉’的美譽,這什么礦業公司如此大的動靜前往招遠,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招遠發現大金礦了,否則不可能運送那么多機器前往招遠。

招遠發現大型金礦的消息迅速就散播開來,盡管膠東一帶沒有遭災,但冬季也是農閑,況且招遠距離黃縣也不遠,不少人為之心動,踴躍應募參與運送機器的隊伍,為的就是想去招遠看看有沒有淘金的機會。

金礦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世界各地接連出現的淘金潮就足以證明人們對黃金的狂熱,招遠發現大型金礦的消息很快就散播開來,不等元奇礦業公司的機器運抵招遠,消息就傳遍了登州、萊州、青州、膠州等附近府縣。

濟南,巡撫衙署。

薛福保一臉興奮的快步走進簽押房,“大人,招遠發現大型金礦的消息已經確證,元奇山東礦業公司大批機器和人馬已經進駐招遠,據悉,不僅是招遠,平度、萊州都有發現金礦,元奇準備進行大規模的機器開采。”

招遠、平度、萊州產金歷史悠久,發現大型金礦并不奇怪,丁寶楨捻著頜下的山羊須沉吟了一陣,才開口道:“元奇在招遠、萊州一帶勘探礦藏是十數年前的事,如果真有大型金礦,元奇也應該早就勘探出了,何以到現在才大張旗鼓的進行開采?”

聽的這話,薛福保疑惑的道:“大人是懷疑元奇虛張聲勢,實則并沒發現大型金礦?”

丁寶楨沒吭聲,他確實懷疑元奇虛張聲勢,這幾年元奇一直在緊鑼密鼓的籌備推行金本位,如果招遠、平度、萊州真有大型金礦,元奇又怎會拖延到現在才開采?

“嘀鈴鈴”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嚇了兩人一跳,丁寶楨連忙上前拿起電話,這種直接打進來的電話多半都是來自京師,果然,他剛自報家門,就聽的話筒里傳來恭王奕的聲音,“招遠發現大型金礦,可喜可賀,山東必須積極協助元奇進行開采。”

“下官遵命。”丁寶楨說著猶豫了下才道:“招遠果真有大型金礦?”

“不用懷疑。”奕的聲音隱隱有幾分亢奮,“不僅是招遠有大型金礦,萊州也有,而且儲量很大,保守估計,山東的黃金儲量在兩千噸以上,除了黃金,山東的煤鐵礦藏也十分豐富,從明年開始,元奇將陸續進行大規模的開采,全力協助就是。”

為什么元奇會選在這個時候進行大規模的礦藏開采?丁寶楨反應極快,聯想到不少州縣秋冬無雨,他試探著道:“山東明年會持續干旱?”

提及旱情,奕的聲音明顯的低沉下來,“不錯,山東明年會出現罕見的大旱,元奇大規模進口糧食,大規模開采礦藏皆是賑災舉措。”

罕見的大旱!丁寶楨心里一沉,“移民也是賑災舉措之一?”

話筒里沉默了一陣才傳來奕低沉的聲音,“移民實邊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減緩賑災的壓力,遭災的不只是山東,災情之重也超乎你的想象。”

放下電話,丁寶楨半晌說不出話來,進口糧食,移民、開采礦藏都是為了賑災,明年的災情會嚴重到什么程度?顆粒無收!

元奇山東礦業公司在招遠、萊州、平度相繼發現大型金礦,探明儲量二千噸以上,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經過《濟南日報》一宣揚很快就引的朝野矚目,沒辦法不矚目,二千噸黃金,六千多萬兩黃金,折合白銀十多億兩!

原本因為北方災情連連陰跌的股市受此消息一刺激,迅速反彈回升!

山東、泰安府,肥城。

縣令洪仁壽站在縣城東門譙樓上,心情復雜的望著漸行漸遠的移民隊伍,盡管他手里掌控著足夠全縣災民過完這一冬的糧食,依然不得不謹尊上命組織移民。

縣咨議局議長宋鶴年緩步走到他身邊與他并排而立,半晌才輕聲道:“入冬以來,皆是冬日融融,既不見雨也不見雪,來年必然春旱,大人能賑濟一冬,開春之后呢?接著召集鄉紳募捐?”

再召集鄉紳募捐是不可能了,今年的募捐已經是極限了,洪仁壽很清楚這一點,他不由的暗嘆了一聲,秋冬無雨,冬小麥無法播種,若是來年繼續春旱,他有些不敢往下想,默然半晌,他才道:“宋議長的意思是,大量移民?”

略微沉吟,宋鶴年才道:“濟南傳來消息,明年山東會有罕見大旱。”

“罕見大旱?”洪仁壽轉過頭來,沉聲道:“當真?”

宋鶴年道:“這是明擺著的事情,大人只是心存僥幸罷了。”

盡管冬小麥無法播種,洪仁壽仍然幻想著開春之后會下幾場透雨,到時候播種春小麥、紅薯、玉米等,實則他也清楚,秋冬無雨,春旱的可能性更大,略微沉吟,他才道:“大量移民,本官何顏面對闔城士紳?”

宋鶴年不以為意的道:“此一時彼一時,如今誰還會阻止移民,災民多留一日就多耗費一日糧食。”

融融冬日中,北方各省遭災州縣的移民規模開始逐步的擴大,秋冬無雨,冬小麥無法播種,意味著來年會有嚴重的春旱,意味著明年春天會比這個冬天更難熬,無數災民懷著絕望的心情,義無反顧的選擇移民他鄉,活下去,有尊嚴的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這個冬天,就連上海也變的不再那么陰冷,一個冬月倒有大半個月陽光燦爛,寶山碼頭江面上,一艘蒸汽炮艦緩緩的在江面上游弋著,甲板上身著一襲長衫戴著一副墨鏡的易知足扶著船舷看著碼頭上一隊隊災民井然有序的登上一艘艘蒸汽帆船或是鐵甲船。

跟隨在其身后的李鴻章緩聲介紹道:“這些都是來自淮北、豫西、魯南一帶的災民,主要是移民緬甸和爪哇。”

易知足掏出一支雪茄慢條斯理的點上,這才問道:“移民數目可有統計?”

“經寶山出海的,目前才三萬一千余人。”李鴻章斟酌著道:“由青島出海的稍微多些,已經超過四萬人,畢竟山東是移民大省,另外還有乘火車前往安南的,統計數據還沒報上來。”

粗粗估計也就十萬人,對于這個規模,易知足有些不滿意,現在移民與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以前災民前往出海口大多是步行,如今基本都是鐵路運輸,而且海運船隊的規模也擴增了數倍,幾個月下來卻才看看十萬規模。

見的易知足不吭聲,趙烈文連忙道:“整個北方冬季幾乎都沒下幾場象樣的大雨或者是大雪,不少州縣旱情越發嚴重,移民的規模正逐步擴大,開春之后,向西北、東北、西伯利亞的移民也將啟程。”

沉吟了一陣,易知足才緩聲道:“此次移民持續時間可能會長達三年或者是四年,也應該是我國最后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移民,這批移民不僅能充實邊疆,也能極大的促進邊疆的民族融合,對于穩定邊疆有著重要的意義,朝廷和元奇上下都必須足夠的重視。

開春之后,以工代賑工程,開采礦藏,興建工廠等項目都會逐步的展開,到時候移民的難度會更大,這幾個月時間一定要盡可能的擴大移民規模,這是一舉兩得之事,既能安定邊疆,也能減輕賑災的壓力。”

京師,首相府。

奕臉色陰沉的將一疊報表扔在桌子上,看了肅順、伍長青兩人一眼,語氣盡量平穩的道:“直隸、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在秋后都相繼出現嚴重旱情,遭災州縣高達百余,但到目前為止,移民尚且不到十萬,一旦明年旱情加重,范圍擴大,如何賑濟得過來?”

略微沉吟,肅順才開口道:“立憲以來,崇尚平等自由,災民不愿意移民邊疆,總不能強行驅趕,更何況地方士紳擔心人口流失,導致田地以及田租大幅降價,大都積極賑災,地方官員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伍長青看了兩人一眼,道:“一邊是地方士紳反對、阻擾移民,一邊是朝廷將移民作為大計考核內容,州縣官員確實是左右為難,不妨改變一下策略,未能完成移民任務的州縣,賑濟錢糧一律減半。”

“這法子好!”肅順脫口道:“如此一來,州縣官員就能理直氣壯地鼓勵移民,而地方士紳從自身的利益考慮,也不至于過分阻擾移民。”

眼下也確實是沒有更好的法子了,奕略微沉吟,便道:“地方州縣官員怕做惡人,本王來做這個惡人,行文各省,遭災州縣之災民移民必須達到三成,否則從下個月起,賑濟錢糧一律減半!連續兩月完不成移民任務,取消賑濟錢糧!”

賑濟錢糧減半!取消賑濟錢糧!對于遭災州縣而言,這絕對是無法接受的事情,盡管現在朝廷賑濟的錢糧不算多,卻也是賑災的主要來源,畢竟不可能只靠地方士紳賑災,秋冬無雨,來年春旱必然嚴重,若是朝廷斷絕賑濟,會是什么后果?

盡管朝野上下一片嘩然,但移民的效果卻是立竿見影,遭災州縣的移民規模迅速擴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地方士紳不但不阻擾移民反而開始積極鼓動災民移民,而災民們移民的意愿也強烈起來,誰都知道,一旦朝廷斷絕賑濟,等待他們的就是死路一條!

上海,鎮南王府,長樂書屋。

“恭王這一招,著實是狠辣。”趙烈文輕笑道:“如此一來,移民規模迅速擴大,不過,恭王怕是也會被朝野上下詬病。”

李鴻章道:“詬病也只是暫時的,若是明年后年持續大旱,朝野上下必然齊聲稱頌。”

“稱頌也只是暫時的。”趙烈文道:“旱災過后,人口銳減的州縣士紳依然還會詬病。”

聽的兩人抬杠,易知足笑道:“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須太在意身前身后名?”說著,他起身緩步踱到懸掛在墻上的大幅地圖前,“北方各省大災,以工代賑的項目和資金都必須向北方傾斜,那么多災民總不能都白養著不是。”

聽的這話,趙烈文笑道:“大掌柜是打算借此機會構建北方的公路網?”

易知足點了點頭,道:“鐵路建設需要大量的鋼鐵,鋼鐵跟不上,就無法修建,水利工程、興建礦場工廠等都消耗不了多少人力,唯有公路網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數省之人力物力。”

李鴻章毫不猶豫的道:“如今朝野上下沒人能認識到公路的重要性,而且現在汽車也根本沒發展起來。”

“先修路后賣車。”易知足道:“沒有適合汽車行駛的道路,汽車如何推銷的出去?”說著他看向李鴻章道:“要善于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汽車現在是沒發展起來,但等到北方的公路體系建立起來,汽車也應該投產了,總不能等到汽車能大量生產了再來修路罷。”

李鴻章輕聲嘀咕了一句,“修公路需要大量的瀝青,如今各省城市改建所需要的瀝青尚且不夠。”

易知足聽的一笑,“修路不只局限于瀝青,用水泥也可以,先將土路建起來,條件成熟了再鋪瀝青或是干脆修建水泥路,順帶還能刺激水泥行業的發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清巨鱷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46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