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唐再起  >>  目錄 >> 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

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蘭徹二世 | 大唐再起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再起 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

隨著江西全境的歸降,從江陵去往洪州,金陵,幾乎沒有了阻礙。

之前的府州劃分,其實只是構圖,具體的,還需要政事堂進行商議,畢竟這是宰相們的活計,不能讓他們太過于悠閑。

不過可以肯定,李嘉的大唐,地方政府結構,將會采取鎮—縣—州—府,四級階梯模式。

目前的知府,是在正四品,這在前唐時,位置有,黃門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右衛率等,可以說,變化不大。

甚至,在某些上州刺史,為從三品。

不過,也不算太低,畢竟駙馬都尉也才從四品。

相應而言,州刺史的一律挪到了五品,上州正五品,下州從五品。

縣,則是正七品,從七品,兩個等級。

鎮,其實在唐朝時是沒有的,屬于李嘉的某種意義上的發明。

為什么設鎮?

其實就是農村經濟的發展,比如趕集,趕墟,草市的盛行,讓農村也開始發展,所以,經濟的發展,有必要加強對于農村的統治。

說實話,其實就是農村的韭菜又漲了,朝廷收割的不徹底。

農村除了糧食,還能收割其他的韭菜,這些韭菜,朝廷不收,地方豪強地主就收了,然后坐大。

農村經濟的繁榮,其實間接的解放了束縛在土地上的人口,富裕的人口有事干,對于朝廷而言就是好事。

漢時的游俠,宋朝的山賊,明清的流民,其實就是人口增長下的弊端。

鎮的設立,約正九品,佐吏五六人,依舊存在李嘉的腦海里,不曾實施。

真正進行戶籍管理,以及地方改革的,其實只有承天府,甲保制得到了徹底的施行其余的地方還是老樣子,只是加個衙門,劃歸幾個州縣罷了,具體的改革還未動手。

不急,快了……

政治版圖的歸降,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為商業的流通,增添了許多便利。

兩國之間的界限,突然就得沒了,這對于商人而言,屬于天大的好處。

崔遲對此深有感觸。

在收下湖南時,他尾隨皇帝北巡的隊伍,終于來到了長沙,全部家產購買的東西,一經倒賣瞬間翻了5倍。

如此以來,他瞬間就嘗到了甜頭,有了經商的資本,算是腳商中的一般,家產也有了幾百貫,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就是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財賦。

但他還不滿足,在大商家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他又多次奔走,精心挑選,雖然利潤日益減緩,但短短兩年功夫,他已經腰纏千貫了。

可以說,在腳商中,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今,正準備跨越這一道門檻,成為真正的商人。

由于讀書少,他仔細琢磨了幾個月,又花錢請教了許多人,終于明白,只有依靠朝廷,勾結官吏,成為官商,才能真正的發家致富。

在有錢后,他才知曉,原來那些有門路的,有背景的,他們勾結軍中官吏,根本就不需要千里奔走,只需要跟著軍隊,收兵將的繳獲以及軍隊的繳獲,再轉手一賣,獲利數倍。

比如,普通的小兵從死人嘴里扳下金牙,一顆金牙不足半兩,但價值起碼數百錢,但收購價不到百錢。

其他的銅器,玉佩,衣裳,書籍,等等,隨便忽悠,轉賣后就是數以十倍的利潤。

崔遲很羨慕,但進不去,他沒有這個資格。

這次聽聞朝廷攻江南,崔遲毫不猶豫,立馬就送上了百貫金錢與一都指揮使,不要求別的,就是允許他帶著船隊,一起去洪州。

在準備工作上,他并沒有弄什么是綢緞瓷器一類的,因為他知曉,江南對這些東西都是不缺的,甚至不亞于。

花費五百貫錢,他從官鹽鋪中,買了官鹽。

官鹽三十錢一斤,一石就是三千六百錢,五百貫,就是近一百四十石,如此多的數量,令人驚悚。

雖然數量多,但朝廷也不忌諱。

這是官鹽,你買再多,他都是賺的,這是市場價,你若是轉賣出去,必須低,不然就虧本,沒有人做虧本的生意。

所以,崔遲他雇了一艘小船,隨軍來到了鄂州,再到江州,最后到了洪州,見證了張維卿一路的順風順水。

一百四十石鹽,到洪州時,只有五十石,第一天就售賣一空。

洪州的官鹽,每斤超過了兩百錢,排隊買鹽并不稀罕,因為整個江西,乃至于南唐,都是缺鹽了。

這也是崔遲運鹽的原因所在。

南唐的淮南,揚州和楚州是古代主要的鹽業產地。揚州以江都、海陵著名,楚州以鹽城、漣水產量最大。

尤其是揚州,地處南北通衢,自古鹽商巨富云集,為全國鹽業集散中心,唐代已有“揚一益二”的說法。

“歲鬻四十一萬七千余石,泰州海陵鹽如皋倉,小海場六十五萬六千余石。”

這也是為啥古代鹽商都喜歡聚集在揚州的緣故。

淮南的鹽業,每年產鹽百萬石,不止是供給中國,其實泰半也是供給江南,江西二地。

這么說,為啥失去了淮南,南唐就一蹶不振了,因為沒了鹽,南唐兩三百萬人沒了鹽吃,被中原控制了鹽,就等于被控制了咽喉。

以致后周南征取得南唐數州后,南唐鹽場盡失,經濟遭到沉重阻遏。李璟上表稱愿意“盡獻江北郡縣之未陷者,……歲輸土貢數十萬,而乞海陵鹽南屬”,周世宗“不許”。

但是,為了進一步控制南唐,同意“歲給贍軍鹽三十萬石”。

從此,鹽業成為后周政權牢牢節制南唐的一個經濟籌碼。

李景寧愿舍棄十四州,也要求買鹽吃,這完全就是賣方市場。

其實,根本就不用打仗,只要中原把鹽價提高數倍,南唐就會不戰自潰,當然,前提是控制私鹽。

不然,就等于是為他人作嫁衣了。

崔遲五百貫錢,轉手一賣,翻了六七倍,果真是暴利。

由于都是南唐自造的銅錢,他看不上眼,所以準備買點東西轉運回去。

比如,南唐仿照蜀紙制成一種質地優良的新紙,并命名為“澄心堂紙”,一紙難求。

“戰事雖起,死傷雖眾,但對于某而言,卻是發家致富啊!”

崔遲對于皇帝,贊不絕口:“陛下真乃古今第一圣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唐再起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