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唐再起  >>  目錄 >>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蘭徹二世 | 大唐再起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再起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

唐末以來,對于鹽利的覬覦,藩鎮們爭相搶奪,最后,形成了民產官銷的這條路。

什么意思?

就是讓鹽戶產鹽,低價收購,高價賣出,但,缺點也很明顯,鹽戶的生產生活還有些許自由,這就是私鹽販子牟利。

鄧斌的意思很明確,嚴格的控制鹽戶的人身自由,從生產環節杜絕私鹽,從而讓官鹽的銷路上升。

不得不說,這是個很好的主意,自宋到明清,鹽戶的生存條件不斷地惡化,甚至比賤民還要苦楚。

“鄧相公思慮是好的,但還有些錯漏!”

李嘉搖搖頭,說道:“今日堵得越厲害,其私鹽就越猖狂。”

鹽這東西,屬于剛需,官鹽越貴,私鹽就越盛行,越堵越泛濫,瘋狂地利益,足以蠶食任何官吏。

而這些官吏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普通百姓的感受,只是想著如何從中賺取錢財,畢竟身為既得利益者,他們何愁鹽吃?

如鄧斌,他就想著從鹽中獲取資歷,增加自己在朝廷的威望,皇帝心中的位置,遠遠勝于百姓。

而且,他對于南方一直補貼北方,很是不滿。

“況且,你莫要忘了,咱們這里可以煮鹽,契丹人也近海,也是可以煮鹽的,到時候鹽利太盛,反倒是讓其得利。”

鄧斌聞言,滿臉訝異,隨即一思,不覺恍然,深深一拜,滿臉愧疚之色。

李嘉搖搖頭,他這話并不是虛言。

歷史上河北地區臨近契丹,鹽價太貴,以致于百姓爭相購買契丹鹽,北宋無奈大降價,使得河北的鹽價與私鹽相差無幾,百姓受利。

契丹人占據了燕云地區,上百萬的漢人,幾乎能滿足其一切的需求,絲綢,糧食,紙張,鍛鐵,瓷器,陶器,所以澶淵之盟,要的是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

而恰巧的在于,北宋年產白銀,恰好是十萬兩,你要是說這里面沒有蹊蹺,鬼都不信。

天下共四處產鹽地,一者解池之鹽,二者兩淮之鹽,三者自貢井鹽,四者就是這環渤海地區的海鹽。

這也是契丹人不會經濟戰,他要是把海鹽傾斜到北宋,宋朝三分之一的財政都依賴鹽政,到時候官鹽大減,百姓盡吃契丹鹽,北宋財政就得自行破產。

一番國際經濟,讓鄧斌深深自責,他竟然忽略了契丹人,這是巨大的失誤。

想到此處,他不由得誠懇說道:“陛下,契丹人之患,如鯁在喉,北漢之害,近在眼前,還望陛下集全國之力,北伐燕云,再復大一統之業。”

“不急——”

李嘉搖搖頭,這才安穩大半年,洛陽都沒修好,還是穩妥一些為妙,想了想,他這才說道:

“鹽戶困苦,不僅低價賣鹽,而且,煮鍋破舊,也需要自理,而且還要交于鹽稅,可是這般道理?”

“這是歷代的弊端!”鄧斌沉聲說道:“食鹽之利,覬覦者甚多,再三欺壓之下,鹽戶遂分為五等,每等鹽稅不同,乃是為了杜絕其有鹽私賣之。”

“在江淮地區,地方衙門甚至貸與蠶戶些許食鹽,佐以息錢,隨蠶而獲之時,在連本帶利收回,謂之蠶鹽,百姓不貸反而治其罪。”

“鹽戶苦啊!”官府用鹽玩高利貸,真是對錢愛到骨子里去了。

皇帝感慨了一句,隨即說道:“鹽稅就不必再征收了,這就是鹽政的改革之首要,另外,你去散發消息,就言海鹽之售,再也不必限區,各地皆可賣之。”

為了保證售賣官鹽的商賈有利可圖,朝廷還劃分了鹽區,比如廣南鹽不能銷于與之臨近的虔州一帶,因其是來自遠處的淮鹽銷區。

這對于百姓來說,是極大的苦楚,不僅鹽價貴,而且連吃鹽的地都沒得選。

不過,對于李嘉這個穿越者來說,打敗私鹽太簡單了。

首先,不限制區限,讓鹽可以四處流通,從而降低鹽價。

之后,大規模的生產海鹽,比如曬鹽,讓官鹽價格再次降低,直到與私鹽比齊。

這個時候,官鹽與私鹽價格差不多,私鹽自然無利可圖,鹽販子得餓死。

等到了這時,官鹽就統一天下,想怎么漲價就怎么漲,百姓只能吃。

這一套互聯網思維下來,誰能撐得住?

不過,李嘉自然不會做這種事,食鹽不僅是賦稅,還是穩定國家的重要利器,在賦稅與穩定之間,他當然會選擇穩定。

“陛下,這般,這般官鹽會亂套,朝廷賦稅大量流失……”

鄧斌慌了神,他不懂皇帝的想法,這與他慣有的思維相悖。

“你還是不懂啊!”

李嘉搖頭,站起身,緩步而出聲:“唐末以來,鹽梟盛行,前蜀王建、吳越王錢繆等,皆是這般,私鹽盛行,官鹽滯銷,朝廷鹽政幾乎半毀,而百姓也沒有吃到好鹽。”

“朝廷和百姓都沒有得到好處,反而便宜了中間商、鹽梟,與其這般,反倒不如薄利多銷。”

想到這,李嘉不由得雄心萬丈道:“若是天下百姓都吃得起鹽,那么即使每斤鹽所獲不過十錢,那每月就是數億錢,借之而滅天下鹽梟,豈不美哉?”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鹽稅一直是封建社會的半壁江山,就算李嘉自己忍住了,子孫后代也忍不住這般的暴利。

鄧斌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皇帝這般話,其實只是設想罷了,并沒有實際的可能性。

只是,皇帝最大,他得忍住。

“朕有意,設置巡鹽御史,巡查督辦天下鹽運之事,而你,就兼任這個巡鹽御史之職,首先,就是看管鹽場,再重新劃分鹽區,如萊州灣之鹽,不僅可售沿海州縣,也可售往內陸。”

“陛下,這賦稅之事,不是轉運使司嗎?”

鄧斌聽到這般言論,你這改革,比我的還猛,他只能無奈地說道。

“不,巡鹽御史,主管的就是鹽政,至于,鹽稅則歸屬于轉運使司衙門。”

明白了。

鄧斌恍然,說白了,他這個巡鹽御史,主管的是行政日常,然后由轉運使收稅,相互督察,避免腐敗。

身上加負擔了,這感覺挺好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唐再起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6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