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唐再起  >>  目錄 >>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

作者:蘭徹二世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蘭徹二世 | 大唐再起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再起 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

“末將遵命——”郭進為難了了片刻,咬著牙應下。

“你作為北面都統,自然要遵循軍規!”

李嘉將手靠后,沉聲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僅憑一己心思行事,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卻惹得怨聲載道,如今戰事在即,還得團結為要啊!”

郭進認真聽著,雖然心中不愿,但卻不得不屈從。

囑托后,李嘉又賞賜其一頭來自于濟州島的大馬,身軀高大,威風凜凜,讓郭進愛不釋手。

如此,他心中半是歡喜,半是憂慮地離去,開始準備動兵。

兵馬北伐,自然不是等劉鈞死后才出動,李嘉也從來美想做什么偷襲的事。

如今的北漢,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樣,劉鈞病重,很難理事,而太原尹劉繼恩又沒有繼位,所以,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劉鈞名分在,但沒精力,劉繼恩有精力,但沒名分。

所以,此時反而是是最合適的。

于是,軍機處受到皇帝的委派,籌措“伐漢行軍府”,正式開始籌措北伐事宜。

而在這個大軍府下,又有北面都統,西面都統,以及李繼勛為前鋒的三股兵馬。

大軍府以皇帝為中心,進行統一的指揮,皇帝顯然是御駕親征。

北面軍約有四萬人,集合河北數州之兵力,尤其是成德軍所在的鎮州,更是承擔了主力。

西面軍趙延徽,約莫兩萬人,建雄軍防備北漢多年,已然熟悉。

而李繼勛的昭義軍,則有一萬余人,作為前鋒是完全足夠的。

皇帝自己,則統帥著五萬御營,大軍,其中騎兵三萬,步兵兩萬,泰半的騎兵全部被征調過來。

糧草方面,由于軍機處的存在,御營的糧食完全不用操心,汴梁的糧食源源不斷地送到洛陽的洛口倉,如今約莫有二十萬石,足以支持三個月。

其他的錢糧,也在源源不斷地輸送,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有了黃河作為通道,只有七八天,還能運送二十萬石。

除此之外,汴梁的軍械司,也不斷地支持,建造投石車,泥彈,以及火炮。

不過規模達到上千斤的青銅炮,實在是太笨重了,以河東的地形,根本就走不動,還不如用投石車,至少這些木頭可以進行拆卸。

至于時間,也很吃緊。

如今是五月后旬,對于北漢的征伐,定到了六月中旬,而作為前鋒的李繼勛,則六月初就進發。

之所以那么時間緊張,主要還是為了防御契丹人。

秋高馬肥,草原上夏天草籽生長,秋天結籽,所以秋天的馬養足了膘過冬,是最合適作戰的。

而且,秋天也是農耕民族收獲的季節,恰好可以進行劫掠,收獲巨大。

所以,歷朝歷代,都有秋防這一說。

除非北方大雪覆蓋,餓死了大量的牲畜,游牧民族迫不得已南下,不然冬天南下就是找死。

趙匡編的契丹人南下就在正月,冬日,還真有人信,懂的人裝傻,不懂的惶恐。

像這種因為戰爭而臨時組織起來的軍府,也叫做霸府,在唐朝很常見,一旦獲得勝利,自然解散。

所有人都在有條不紊的忙著,比如,運轉糧食,至少有十萬民夫,河南府的百姓,自然得出力,即使如今到了快要秋收的時刻。

不過,這種強行征調民夫的舉措,是十分傷害元氣的,所以政事堂為核心的宰相們,對于征調民夫,予以否決。

趙誠頗為氣憤道:“北方殘破,河南府民戶不過五十萬,近三成青壯征調,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夏收算是毀了,數以萬計的百姓成為流民,豈可為之?”

其余的幾位宰相也連忙附和,孫釗更是毫不避諱地說道:“河南府近在京畿,護衛國都,如此釜底抽薪,置朝廷何故?”

怎么能為了一個北漢,讓中央陷于危難之中呢?

對此,李淮深感為難,他思慮再三,這才說道:“如此,不如抽調舊兵降卒?”

“洛陽城即將完整,還有近五萬的兵卒,如將他們充任勞役,不如讓他們擔任腳夫,與輜重營配合,運輸糧草物資。”

“此議可行!”趙誠點點頭,說道:“洛陽城幾乎擴建完畢,只有一些邊角罷了,如今戰事緊要,還是先輸送糧草吧。”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這般吧!”李嘉見到他們爭吵,不由得說道:“從六月初至七月初,由五萬降卒進行輸送糧草,七月初后,再征調民夫運送,正好也不耽誤夏收,洛陽城也能繼續完工。”

聽到皇帝的建議,幾人轉眼一想,的確有道理,于是表示認可。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情,讓人不得不注意。

夏天作戰,有優勢,也有劣勢。

炎熱的天氣,讓兵卒們苦不堪言,尤其是身著鎧甲,戎袍,更是不亞于一場炙烤。

而且,李嘉在總結趙匡,以及郭榮北伐的事件,也發現了一些缺漏。

如,郭榮第一次御駕親征,就兵臨太原,結果因為禁軍搶掠無數,失去了民心,被迫退下。

而趙匡,則除了契丹人的因素外,還有地方的水土不服,炎熱的天氣,外加陌生地域,讓禁軍上吐下瀉,病倒無數,不得不退縮。

所以,除了民夫外,最大的需求,就是大夫。

說來慚愧,在一開始,李嘉讓那些道士們入住軍隊,除了給兵卒們進行洗腦之外,更是因為道士們多少懂點醫術,能夠很好的治愈疾病。

哪怕只是粗淺的小毛病,也是對兵卒的極大安慰。

后來為了控制權,也是怕尾大甩不掉,于是就撤了道士,重新設置了軍醫。

不過,在這個亂世,某種意義來說,大夫的數量比讀書人還要少,而大夫們庸醫太多,良醫更是微乎其微了。

軍隊中多一個,民間就少一個。

軍隊雖然也在自己培養,但數量依舊少的出奇,一個廂,也往往只有兩三個罷了,而且還得優先給軍官服務。

這讓軍醫的效果,沒有很明顯。

而且,培養的軍醫,基本上都是一些外科的大夫,治療水土不服等傳統疾病,反而不在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唐再起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