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重振大明朝  >>  目錄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別院的發展(中)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別院的發展(中)

作者:萬里高歌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萬里高歌 | 重振大明朝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振大明朝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別院的發展(中)

朱友建作為一個穿越者,對于這些情況自然看得也都更清楚、更明白。在大明的這片已經腐爛的土壤上,想干些什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自己是皇帝也不例外,該妥協的時候依舊要和那些已經爛到骨子里的人去妥協。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真正做到口含天憲,言出法隨,做一個像朱元璋、朱棣那樣真正大權獨攬的皇帝,那自己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從年齡這點來看,自己其實是比朱元璋和朱棣有優勢的。朱元璋跟自己這么大的時候還在做和尚要飯呢,朱棣這時候也才還是個沒有就國的藩王,他真正展露頭角還要到二十歲以后了。

但自己現在恰恰缺的就是時間,陜西的農民起義是已經被平定的差不多了,但誰也無法保證他會不會死灰復燃。察哈爾蒙古的林丹汗已經開始西遷,準備遷移到宣大一帶去,等他在那里站住了腳,隨時都可能會背棄與大明的約定,撲上來咬一口(這在歷史上是已經被證明了的)。遼東的皇太極現在已經把基本掌握住了后金內部的軍政大權,再加上已經征服了朝鮮和遼東各部的蒙古人,只要等他休整完畢,那寧錦一線就又要戰火不斷了。

還有就是大明內部的天災人禍,以及腐朽的吏治,這都會慢慢拖垮整個國家的。朱友建心中很清楚,自己真的是等不起啊!但大明現在的狀況又不可能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就像一個久病之人,一下子用猛藥,只怕真的就給治死了。唯一合適的辦法就是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來,溫水煮青蛙才是最好的辦法。

同樣的自己若要進行幣制改革,也不可能是那么輕松順利的,肯定是會比之前搞得軍改還要困難的,甚至是困難得多。但不能因為有困難就不干了啊,迎難而上方能展顯男兒本色,為了重振大明,即便是再大的困難都必須克服。

前世時朱友建的老師長跟他說了一句話,他到現在都牢記在心,并且十分推崇: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正是這一句話的時刻提醒,朱友建前世今生才能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一步步的走過來。所以幣制改革必須搞,還必須搞好,不然他就不會設置造幣廠了。

不過這會兒的造幣廠雖說不算是個空殼,但其實也并沒有像后世的造幣廠一樣,開足馬力在進行生產。一來以大明現如今的科技條件,是根本造不出什么有高深技術含量的設備的,除非朱友建這貨開有金手指,可惜他沒有,他也只能做夢想想了。二來他手頭上雖說有七百萬兩白銀的結余,這點錢看上去不少,但真的說起來,其實連大明一年的稅收都不夠。要是用這點錢來進行整個大明的幣制改革,那只能說明朱友建腦子被驢給踢了,而且還踢得不輕。

所以現在的造幣廠每天所干的事情,主要還是進行設計研究,設計各種金銀幣的樣式,研究金銀幣的金銀含量和材質,為今后的大規模生產儲備技術。當然,只是進行紙上操作自然也是不行的,還要培養熟練工人。

因此朱友建特地從銀作局調來幾個技藝高超的老匠人,與造幣廠的骨干結合,眾人先小規模的設計鑄造了一批金幣來練手。朱友建打算用這些金幣來獎賞手下的那些立功的人,這算是造幣廠的試水之作。不過就連朱友建都沒想到的是,這種凈重不到三十克的金幣,在后世竟然被炒到了每枚高達上千萬的價格。

接著造幣廠又對市面上較為流行的幾種通寶進行了仿制。雖說是仿制,但畢竟是朱友建這個當皇帝的首肯,所以這錢自然是不算假幣的。而且造幣廠仿制出來的這批通寶,比戶部和工部制作的還要精良,任誰拿到看過都是贊不絕口。經過這一系列的試水,也大大提高了造幣廠的制作水平,為之后進行銀幣鑄造儲備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

雖說這時候的造幣廠還沒有真正開始制作銀幣,朱友建心中設想的中央銀行更是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但這并不影響別院中的其他的工廠發揮作用。只看每日里從各個工廠的那些煙囪里冒出來的濃厚黑煙,就可以知道,這些廠子可都是開足了馬力在進行生產的。現在從別院每天拉出去的馬車,已經多達上千輛,就這還不夠用,高起潛已經幾次打報告請求增加馬車的數量了。搞得朱友建都想不顧一切把蒸汽機和火車給造出來了。

不過這也只能是想想,以現有的技術條件,蒸汽機就算造出來了,那也是個投入比產出大得多的無用品,最多是能占住歷史上最先出現這個名頭。對于這種華而不實,讓自己得不到真正好處的事情,朱友建是不會去做的。

朱友建現在也是越來越忙了,自從上個月他親自帶兵去救金南珠之外,從帶著袁崇煥來過別院后的這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他都沒有出過皇宮的大門。在這之前他是每個月都必定會來別院一趟的,一是視察,二是與宋應星迪特瑪等人進行交流,將自己能夠想到的能用得上的東西逆向傳授給他們。

不過這三個月由于手頭上的事務繁多,朱友建實在是抽不出來一個整天的時間到別院一趟,不然這次郊游結束他也不會再特意拐彎來這里了。

轉悠了一圈之后,朱友建也是興致缺缺。別院現在的發展,各方面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土地面積基本上不可能再繼續擴大;新作物的產量也不是三兩年之內就能很快提高的;各個工廠一時半會兒也不可能產量翻番;朱友建最重視的研究院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新發明出現。

新發明在前兩年經過一個井噴期后,已經到了一個平緩期,現在更多的是在總結、積累經驗和技術,僅僅依靠宋應星、畢懋康等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大明需要的是成千上萬個宋應星和畢懋康。所以現在宋應星和畢懋康幾個人更多的時間是在帶徒弟,其他的時間則是把朱友建教給他們的那些知識吃透。

一本薄薄的有關最基礎的物理和化學的知識,甚至可以說這不到百頁的內容放到后世,連最初的入門級的理化知識都算不上,就這都讓宋應星、畢懋康和迪特瑪等人奉為寶典。只能說,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這個領域真的還是一片荒蕪,完全是一塊處女地。

朱友建也很清楚,在他們能吃透這本書之前,更多的發明創造暫時是不要想了。就像是武俠小說中那些練武的人一樣,不苦練內功,打通任督二脈,那于武學一道上就很難再有進境,除非能另辟蹊徑,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來。

所以他的心中就是抱著這萬一的希望,說不定宋應星他們就真的走出了不同的路呢?結果就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根本沒有什么收獲。不過唯一讓他感到驚奇的,大約就要屬實驗室里新添置的那些玻璃試管和燒杯等實驗用的器皿了。看來這幾個月也不是完全沒有任何進展的嘛,朱友建只能這樣自我安慰了一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重振大明朝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