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冠冕唐皇  >>  目錄 >> 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

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衣冠正倫 | 冠冕唐皇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冠冕唐皇 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

酒足飯飽后,再登廳堂,氣氛就融洽得多。特別李潼,越看婁師德這濃眉大眼的老先生越覺得喜歡,有能力還會烤肉,智商、情商都不錯,這才是他想象中良臣該有的風采、素質。

“方今朝廷仍有余亂不已,諸方俱以拱護皇嗣為功,這也實在可笑。皇嗣之于圣皇,骨肉至親,武氏諸王或趁邪幸刁難皇嗣于事,但皇嗣長居宮苑、宿衛精良,又豈有殺身之患可供群眾爭功?朝士以此爭論,已經入了邪道!”

婁師德不僅僅只是方面之才,還曾經坐鎮政事堂主持政務,老實說算是到目前為止,李潼所拉攏牌面最大的人物。資望、能力以及功勛,俱有可稱。

所以李潼跟他談論起來,話題的廣闊度就更大,并絲毫不掩飾自己對眼下神都城中局勢糾紛的厭惡。

婁師德聞言后,也是深有同感的點頭答道:“殿下此言,誠是切入根本。臣短留長安之際,也有朝廷使臣叩門來見,所言朝情,陰有妖異之言。圣皇履極,乃海內群眾遞表勸進,皇嗣亦在群眾之中。

如今圣皇歸政,朝士不該窮追不舍,以凌越為功。殿下首義,誅殺國賊,不以舊事為美,慨然西向,志力高蹈于邊,風骨彰顯,唐家幸得殿下,此臣雖微才但仍勇作投獻之因。唐家立業以雄壯,有志者不該拘泥于內情故事、不能自拔。”

“此邪情亂事不足深論,圣皇恩我、無以復加,小情或得微忤,大事絕不失節!如今暫作退避,播威于邊,但若朝情長久不定,也無懼問事國中!”

他奶奶所使用的這些宰相們,像李昭德、狄仁杰等,各自都有穩定的立場乃至于派系,他們與李潼之間,或能因為一時的利益訴求而暫時聯合起來,但遠不足以讓他們的根本立場發生改變。

婁師德邊功出身,全憑武則天提拔才得以入朝,在朝中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力,王城驛一事更是被關隴勛貴背刺嚴重,直接功爵俱毀、淪為白身。

更不巧的是,如今神都政事堂掌權的宰相,對婁師德都不怎么感冒。李昭德恃才傲物,還是單純的有些看不上婁師德。

至于狄仁杰,政治上本就趨于保守,感情上天然就厭惡婁師德這種邊功出身的人,擔心這樣的人為相,會加大朝廷在邊事上的消耗,出于政見的不同,對婁師德更上升到政治手段的打壓。

所以婁師德對雍王退出朝廷、著重邊事的做法發自內心的認同,以及對朝內紛爭的厭惡,也是結合了自身處境而深有感觸。

這個話題,在各自表態后便不再進行下去,李潼接著便又說道:“婁公此行歸邊,對于隴邊情勢,想必已有所見,若得斧計,直言不妨。”

婁師德聽到這話,便也正色道:“殿下治邊之計,發乎前人未有,并不止于權力,囊括農商,搬運妙著,實在是發人深思。臣初得此計,尚在度其精髓,途中所積陳陋之想失于片面,反倒不敢再貿然進言。”

李潼聞言后便笑起來,老實說,他這一通計略的確不俗,配得上時流的稱贊。

大唐立國以來,軍政方面所奉行的仍是府兵制與均田制,這兩種制度的優劣及意義不必多言。但到了現在,兩種制度各有崩潰。軍事方面,從高宗就開始招募健兒,募兵比例逐年增加。

但是在田制方面,則就乏于創建。高宗后期,無非休戈罷征、使民休養生息,但對積累下來的弊病,觸及不夠深刻,甚至就連關中祖業,土地兼并都日趨嚴重。

到了武則天時期,加大了擴地編戶的力度,并將關中人口大量遷往河洛,到了神龍年間,朝廷所掌戶數增長到了615萬,較之高宗永徽年間的380萬戶無疑是一個明顯的遞增。

所以說武則天政啟開元,也是有最直觀的數據作為支撐。如果僅僅只是這老娘們兒不是人,殺人無算,道德敗壞,這就是不是正確討論歷史的態度。

但是相對于戶數的增長,朝廷在賦稅征集方面的探索,則就顯得非常滯后。人口雖然增長起來了,但是人力物力卻得不到有效的調度發揮。以往的租庸調制度,已經不再適合管理這樣一個龐大帝國。

這個問題,朝廷當然也意識到了,所以開天時期的名臣中,多有理財高手的身影,包括奸相李林甫。這些人通過各個方面的探索,或開源、或節流,以維持龐大帝國的運作。

但諸類嘗試,收效卻并不大,最直觀的一個證明,就是開天時期邊軍節度使的權柄壯大。

簡而言之,朝廷的收入已經匹配不上君王開疆拓土的野心,所以只能選擇成本更低的模式,節度使大權逐漸攬于一身,并最終爆發、成為糾纏大唐始終的一個毒瘤。

那么大唐究竟有沒有足夠的底蘊國力去維持那種程度的開拓與龐大體量?

答案是有的,中唐時名臣劉晏、楊炎等在財賦方面分別進行了深刻的改革,效果顯著,對大唐社稷誠有續命中興之功。楊炎的兩稅法開辟了整合國力的新思路,為后世稅法變革之始,這自不必多說。

李潼最欣賞,還是劉晏的理財策略,劉晏的理財法其中一個核心就是物流。哪怕在后世,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已經極為發達,物流仍然是社會生產與商業行為的最重要元素之一。

至于唐代這樣一個中古時期幅員廣闊的大帝國,物流的意義之大更是決定性的。

如果物流條件不具備,人員、物資不能進行有效的流通與互補,哪怕疆域再廣大,整個帝國的潛力仍然不能被激發出來。這就類似一個人肢端肥大,單獨看一點非常的壯,但是湊在一起就非常的丑,而且還是一種病,一旦病發,就會要命。

財如流水,堵不如疏。天寶時期雖然國力鼎盛,但人力物力高度沉淀集中在地方方鎮手中,長安政府就像是睡在一群強壯大漢中的孩童,一旦哪一個忍不住捶你一拳,便能讓你吐出幾口老血。

李潼在隴右所施行的策略,本質上就是將原本不相干、或者說聯系很弱的幾個板塊加強聯系,彼此之間的人力物力產生流通,從而獲取到可觀的回報,算是對劉晏理財策略的靈活變通。

李潼問起婁師德這個問題,當然不只是為了聽彩虹馬屁,因為他這一套策略想要長久維持下去、且繼續壯大起來,其中還有一個頗為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隴右的潛力有限。

“諸胡為我所使,討伐不恭,掠其人資,由關中賈人輸用回哺國中子民。同時賈人在隴右糴谷,以助軍事。如此一來,既節省官府物料工序的耗用,也能讓隴邊沉貨上浮。諸胡殺之不盡,即便隴右已無,西域仍有。但當中還有一點,那就是隴右到底積儲多少?如今府庫輸谷不過四十余萬斛,諸邊糧價已經飆升到了百錢,若因此讓民生饑饉,此事仍不可為繼。”

講到這里,李潼也有一些憂愁。

婁師德聞言后尚在沉思,另一側宋霸子起身拱手道:“有關這一節,卑職在市中也有所探。隴右谷價所以飆漲,一則隴邊民戶尚囤積、輕市易,二則各方行賈貪貨利、搶商機,一方封倉惜售,另一方急于搜購,所以物價浮漲,幾無節制。”

宋霸子所言,的確是一個原因。婁師德在聽完后,接著便也開口道:“隴右終究不比關內,良田荒蕪、小戶難耕,若要更益殿下所計,興墾勢在必行!”

李潼之所以如此看重婁師德,原因就在于此了。他所謂的加強物流,主要還是打通物資流通在人事上的困阻,并不是說能夠罔顧運輸條件的限制、直接渡越關山,壯大隴右的屯墾規模,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婁師德雖然起于邊功,但并不以戰功而稱,是種田種成的宰相。在這個時代,遍觀時流,李潼都找不到比婁師德更適合擔當此事的人選。

“婁公既然已經入府,我準備請婁公先屈任隴右營田大使,軍屯、民屯一概領之。此前幕府已有令式頒行,因墾為功,十頃一轉,此式要作長行,不只限于一時一地。無論游食販夫,但能置田為業,聚谷倉中,便是我大唐勛士。”

說話間,李潼讓人在堂中懸掛起一張隴邊地圖,抬手在一些河谷平川之地圈了一圈,并又說道:“接下來,我會以西河行社陸續摘除這些境域中的內附之胡,大置民屯。屆時,還會有大批關內亡戶應募而來,都需要婁公負責統籌安置。”

“臣必不辱使命!”

婁師德聞言后,便也起身拱手表態道。屯田是他的老本行,積累的經驗豐富得很,雍王以此用他,他自然也是充滿信心。

聽到婁師德的表態,李潼也滿意的點頭。他離開神都后,分陜而治于關西,心里便存著潼關以西各地情況。之所以要在長安局面初定之后便入隴,一則是不放心吐蕃這個大敵,二則就是尋找側面解決核心問題的途徑。

如果還繼續留守長安,想要再進行更深刻的改革,無非打土豪、分田地而已。但關隴勛貴上百年盤根錯節,很難輕易鏟除,而且無論國中還是周邊形勢,也不允許他如此大動干戈。

反攻吐蕃、開發隴右,既能爭取一個相對安全的外部環境,還能緩解關中的人地壓力。

如果只抓住關中一個問題正面死磕,不說收效如何,一旦神都局勢恢復穩定,他大概率會被洛陽朝廷借著掌控大半個帝國的優勢、直接圍堵在關中耗死,也不必再說問事國中了。

與婁師德議論完畢后,湟源大營便有軍使入城,不乏激動的稟告道:“昨夜河源游弈向烏嶺橫堡發起攻勢,并在今日午前攻克橫堡,赤嶺軍道已通,大軍可以通行無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冠冕唐皇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