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冠冕唐皇  >>  目錄 >> 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

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衣冠正倫 | 冠冕唐皇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冠冕唐皇 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

隨著一干外命婦入殿,武則天外露的情緒又變得內斂起來。此時聽到太平公主這么說,她也只是微作淺笑,視線環視殿中眾人并說道:“兒郎播威于邊、制賊于外,難得竟擾動到諸家命婦。既然不辭辛苦的入宮來賀,那便一言相贈。”

說話間,她指了指席中的雍王妃,并不乏欣慰的說道:“誰家兒郎不是親長面前珍物?更何況雍王此等人物才趣,更是天下罕有。人之所珍,莫不只望相守不離,這也是人之常情。但若只是這么做,則無益內外、無益家國。

爾等諸家大婦,身前多有幼少聽教。器或不器,雖各自有見,但名或不命,終究輿情有論。蕃國遠患,與你等并無切身之擾,倒也無謂一時的湊趣喜樂。

但雍王因此名動天下,成少流翹楚,使你各家藏器相形見絀。不必慕之妒之,唯是法之。金寶置堂,蓬蓽生輝。世道已經有此華美秀才為鑒,諸家子弟若得侍從,但能映得三分顏色,已經頗得可觀了。”

圣母皇太后雖然大權不再,但卻積威仍深,在殿各家命婦聽完這番話,無論心里各自感受如何,也無不恭聲應是。

有的人確是動了心思,要激勵自家兒郎也勇效雍王,誠如皇太后所言,但能分映幾分風采,也無患時譽不著。

有的則只是面上的迎合,心里則多不以為然,雍王那樣的人,并不是俗物能比較,生在天家、分陜為治,若無這么出眾的出身、權柄作為依靠,怕也難得如此風采。

“阿母所言極是,在朝群臣,有《臣軌》為規,可以不失大體。阿母與嫂子若再著教養的經典,必然也是諸家爭讀。兒郎能或不能,誰又不羨我家慎之如此的才器壯觀?”

太平公主又繼續笑語說道,并順勢與房太妃坐在一席,轉手拉起李幼娘的手腕不無炫耀道:“名家秀姝,我家占得,盼我家新婦能早施教養之能。”

李幼娘被她婆婆搞得有些不自在,索性說道:“阿姑殷望滿滿,讓人惶恐忐忑。長計不必急言,兒自蓄力待之。只是夫郎長感雖然親緣可恃,但卻憾不能近,他很是羨慕阿兄逞才揚志,歲月不荒。”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神情頓時有些不自然,被自家新婦拆了臺,自然讓她很難受。

聽到這對婆媳交流,武則天倒是一樂。她這個女兒生在天家、浸于勢力,往年只覺得秉性機敏剛強、像極了自己,所以多有昵愛。

可是隨著自己失勢居宮,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可以細品人情,這女兒卻與她不再親近,皇帝登基這一兩個月時間里,太平公主還是第一次來上陽宮。

武則天這大半生、冷暖經歷,倒也不會因為女兒的勢利有多傷心。但她閑下來之后,也在回想自己這一生,略作得失檢討。

此時再看到這個女兒音聲熱切、顯在眼前,武則天也不免感慨,這像極了舊年的自己,諸事以利害盤算,自然情義淡薄。

讓武則天生出這一覺悟的,還是那個讓人驕傲又讓人傷心的孫子。她一生不將真心輕給于人,臨老心防不謹、被個小輩鉆了空子。

但如今再論愛恨,已經是復雜。武則天也一直在想,雍王之于自己,究竟是怎樣的感情,到如今也算勉強得出一個結論,這小子事君則不忠,事親則至誠,有權徒之表,但仍不失人之情味。這讓人無奈,也讓人感懷。

此時看著那對婆媳,武則天心中一動,指著太平公主不無感慨道:“兒郎若是長隨表兄,此際想是功表有名,省了許多事外雜計之功。”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便沉默下來,心中不無羞惱,也不無懊悔。她阿母觀人,仍有洞皮見骨之銳,這么簡單的一句話,便將她此刻復雜的心情分講透徹。

神都政變后,太平公主存在感陡增,自覺得自己能夠在時局中做上許多事,腦海里也有各種想法啊涌現出來。

雍王離都之前,也曾詢問過她要不要讓兒子跟隨,但她猶豫再三還是拒絕了。一則并不看好雍王此番西行,二則她在都中聲勢大壯,家中也需要一個子息支撐門戶,并不覺得兒子跟隨雍王西去、收獲能比留在神都更大。

到如今,她的兒子已經是四品殿中少監,可以說除了雍王兄弟之外,無論宗家民家、無有過之。

但太平公主也不得不承認,她這一番為兒子張羅前程的操作,除了滿足她自己的虛榮心之外,效果委實不好。

本身她的兒子也沒有四品的資望與才能,虛領其職而不治其事,而且還因此引起了朝中李昭德、狄仁杰等宰相們對她的不滿,認為她弄權太過,對她多有抵觸。

假使當時讓兒子跟隨雍王西進,哪怕不參其事,但只要功表稍錄其名,若再歸都,效果是要遠遠好過她過去這半年沒有頭緒的經營。

且不說太平公主的糾結,此時與她心境相似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已經居在皇城太初宮的皇帝李旦。

李旦得知消息的時候,正在大內文思殿與宰相薛稷等人討論當世詩文。他新臨大位,是要有一些創建以彰顯君王威儀,修書制典無疑是見效最快、相對也成本略低的選擇之一。

眾人討論多日,還沒有確定修制什么經典,中途休息之際,便有待制于大內的官員匆匆登殿,神情激動的入拜道:“陛下,大喜、大喜啊!隴邊露布入都,雍王殿下先勝吐蕃于青海,王尚書復破賊于安西……”

聽到這話,殿中眾人包括皇帝李旦在內,最初都略有茫然,李旦更下意識問道:“雍王幾時攻入青海?”

但話一問出口,他便反應過來,連拍御案并大笑道:“好、好!雍王并王尚書誠是壯士,外朝群臣是否已知此樁大勝?”

“李相公等已經齊聚政事堂,正待陛下召見。”

聽到這話,李旦神情稍顯復雜,但很快又是一副笑容滿面,先吩咐殿內眾臣先行前往,自己更衣即去。與此同時,他又將宰相薛稷留了下來。

“內外大事傳達,究竟是什么什么流程?何以遇事朕還不知,群臣先知?”

待到眾人退出后,李旦便皺眉問道。他雖然兩次為君,但權柄全都不大,對于這種具體的事務流程是真的不了解,因有此問。這一次還是隴邊的大捷喜訊,若是別的消息,大內得訊居然還要滯后于朝中,后果則不堪想象。

薛稷聞言后想了一會兒才又說道:“圣皇朝時,知匭使兼領都畿道諸驛,凡有事訊便先呈送大內,再分抄政事堂。”

聽到薛稷這么說,李旦便有了然。這件事還真不怪別人,是他自己瞎操作斷了自己的耳目。

知匭使顧名思義,便是管理銅匭事務的官員。李旦舊在宮中時,單單銅匭告密其意圖謀反的書信便不知凡幾,心內自是下意識的厭物。

所以在出宮掌權不久,即刻便下令廢除銅匭諸事宜并相關的官吏,并沒想到知匭使居然還兼領如此重要的事情。

略作沉吟后,李旦又開口說道:“我欲使中官出事都畿周邊館驛,薛相公以為可?”

薛稷聽到這話,沉吟片刻后才說道:“國朝以來,并無使任中官的先例……”

“但我卻記得,太宗、天皇時,常有中官出入內外,乃至于使令諸邊。”

李旦不甘心放棄,繼續說道。

薛稷聞言后苦笑一聲,你也知道是太宗、天皇啊,當然這念頭他是不敢直接宣訴于口。皇帝或只是隨便一說,若真放在政事堂討論,自然有人懟他。

見薛稷沒有明確表態,李旦默然片刻,然后才嘆息道:“隴邊傳捷,本是社稷大喜,朕乍聞此,卻先生憂思。不知是朕德行不配享此,還是朝廷所用不得其人……”

聽到皇帝這么說,薛稷自是慌了神,忙不迭叩地說道:“陛下乃二圣嗣血,履極則天下共識,此事不容置疑!邊將著功,足見圣人駕馭英明,至于余情所擾,誠是臣等政事堂在事者疏忽之罪!”

“一時雜感,相公不必如此。”

李旦降階親自扶起了薛稷,拍拍他臂膀說道:“相公且先行,朕隨后即至。”

待到薛稷也退出了殿堂,李旦才又坐回了御床,神情變幻許久,好一會兒才悵然道:“社稷之喜竟非君王之福,諸事如此勉強……”

政事堂里,因為皇帝還沒有到來,所以群臣還未正式就此事進行商議,但氛圍已經是非常的熱鬧。眼下進入政事堂的,除了直堂宰相之外,還有諸省寺官長,包括一干兩衙大將。

這當中,自然尤以左羽林大將軍、潞王李守禮最為引人關注,此刻正有半數朝臣聚集在潞王席側,各作賀言。

宰相李昭德與狄仁杰自不需要上前恭維潞王,各自專席獨坐,其中李昭德正在翻閱剛剛從兵部取來、朔方的相關資訊,而狄仁杰則在低聲詢問此次報捷有無隴邊諸胡州版籍資料。

過了好一會兒,政事堂外才響起鼓吹等儀仗樂聲,并伴隨著中官唱聲:“圣人駕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冠冕唐皇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