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唐詩畫田園  >>  目錄 >> 第二百九十七章 為名為利

第二百九十七章 為名為利

作者:雕侶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雕侶 | 大唐詩畫田園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詩畫田園 第二百九十七章 為名為利

看著長孫氏,李世民心里也是嘆了一口氣。

長孫氏是個能容人的,否則李世民后宮,也不會說是什么人都有。可是有些事情還是想不開。

李世民把喬生關押了五天,可也失去了喬生的一禮,同時也讓喬生這個對大唐江山有益的奇才心灰意冷。

東征的難度不可謂不大,否則也不會死那么多人,還是依舊功敗垂成。長孫氏知道自己丈夫的心。

在很多朝臣,以及老將眼中,李世民這樣興起一場針對高麗的大規模戰爭狀態未免有些倒行逆施、罔顧士兵生命。若是一旦東征高麗無功而返,那么必然會被更多人認為東征之舉是在窮兵黷武。

然而深知李世民性情的長孫氏認為這些人都不理解李世民的為人。

李世民有私心不錯,但是東征也關乎國計民生之事,雖說李世民有很多地方考慮不周,,但是在這么多年的隱忍之下,李世民可一天沒有忘記懂政治是,所以不能說李世民是腦子一熱,就指著高麗,我要這片土地。

李世民也是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才加以行動的。

而這些,長孫氏統統都知道。

曾經,長孫氏聽李世民說過這樣一句話:“遼東舊時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師者四,喪律而還,殺我良善不可勝數。……朕長夜思之而輟寢。恨不得立下復子弟之仇!”

長孫氏真的能感到李世民的那一腔熱血,都說李世民這樣搞,會好戰必亡。可誰又知道那百姓在敵邦刀口下惶惶度日的感覺。

昔日,隋煬帝東征,也曾說“高句麗本箕子所封之地,漢晉皆為郡縣,近乃不臣,別為異域..……為陛下之時,安可不取,使冠帶之境遂為蠻貊之鄉乎”

即便是隋煬帝已為前朝之君,但是李世民對他的話語深以為然。并且,在其言論上,更加深了自己對東征的理解。

李世民認為,在遼東之地犧牲的幾十萬人,雖然是前隋烈士。卻依然是屬于中土百姓。為此早在貞觀五年之際,李世民就已經開始命人遠赴遼東,收回這些前隋烈士的遺骸,埋葬這些忠魂之士。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表明了自己與大唐態度,接下了前隋將士的遺志,把高麗視作宿有“國仇”之邦,而李世民的劍鋒所指,不言自明。

其實,還不僅僅是國仇那么簡單。

李世民起了東征高麗之心,實際上還有民意的基礎。

據《資治通鑒》記載,在東征之際,百姓中“有不預征名者,自愿私裝從軍,動以千計,皆曰‘不求縣官勛賞,唯愿效死遼東’”。

可見李世民的東征之舉為國,也為順民心。

而這種萬眾一心的民族情緒,一方面是繼任了前朝東征失敗的基礎上所產生。也是如今遼東民眾苦不堪言之下的一度反抗。

既然東征高麗是民心所向,那李世民自然也不會忤逆民眾,他深知民心所向,才是國之所向。

當然,這里也有李世民的私心,大唐天下雖然姓了李,可是民心并不穩定。恰好,東征就被李世民視作收攬民心的一大契機。

這也是為了讓自己弒兄奪權的事情洗白,同時也證明自己統領下的大唐貞觀有別于前隋,有別于其他皇帝。

當然要想成為這千古一帝,這些都是建立在東征成功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也正是在這種名利的驅使之下,李世民對東征之事才會念念不忘,如此熱衷。

甚至決意親征以攬民心。

可,李世民想打,卻一直找不到機會,也可以說是對東征之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契機和當下的理由。

打仗嘛,你最起碼有個過得去的說法不是。

容易產生威脅的,往往是暫時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就好比說一個人是一個笑面虎一樣,伸手不打笑臉人,可你不知道對方笑容的背后卻是一片殺心。

大唐建國之后,順天順民,再加上李世民上位之后,更是勵精圖治,因此唐朝國勢日隆,形成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這樣強勢的國度,不可謂不震撼人心,而遼東之地暫時也并沒有太多的是非,甚至迫于大唐兵強馬壯,國力強盛的壓力,高麗王一直以來非常乖順,不惜擺著友好的姿態示弱于大唐。

這一副樣子,也讓很多人相信高句麗就是一個順臣之邦,不會像對待前隋一樣對待大唐。也是因為這樣,才會讓朝野之中,很多人對于李世民東征的意圖持反對意見的重要原因。

可朝臣的反對,反而刺激了李世民的東征之心。

正如之前所說的,東征高麗能夠帶給大唐,帶給李世民更多的名利。

實際上在李世民上位的前幾年里,他也是處于一種有心無力的困局當中,因為他深知大唐立國尚短,就這樣出兵討伐一國之邦,實屬不智之舉。

而且,李世民一方面要將精力放在穩定局勢、恢復經濟,恢復鍋里等內政上。

另一方面還要李世民還要出兵平定東突厥、薛延陀、高昌等更具有直接性威脅的國家。

故而并沒有足夠的氣力來對付遼東的高句麗,也正是因為如此兩國之間也維持著一種表面平靜的狀態。

可實際上呢,兩國之間,卻是暗潮洶涌,尤其是在泉蓋蘇文——淵蓋金獨攬高句麗政權以后。

在原高句麗王高健武當政之時,雖然也興兵攪動遼東局勢,更是欲將百濟、新羅收入囊中,闊大自己的統治面積,也為了以解后顧之憂。

而且高健武更聽從泉蓋蘇文的提議,效仿秦皇統御之道,修筑“長城”以備唐朝來犯,但是完全準備之下,高健武依舊不敢對大唐露出自己的爪牙。

可是后來泉蓋蘇文取高健武而代之,把持高句麗朝政,獨攬軍政兩大權柄,高麗這才改變了對外政策,

這個政策也正是以泉蓋蘇文的態度為主。

泉蓋蘇文對大唐一直都是仇視心理,。而且在其上位之后,爪牙便鋒芒畢露,試圖以聯合百濟對付新羅。

天才一秒:m.ddbiquge.cc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唐詩畫田園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8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