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茍出一個盛唐  >>  目錄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分封倭土

第六百三十一章 分封倭土

作者:蒼穹之魚  分類: 歷史 | 五代十國 | 蒼穹之魚 | 茍出一個盛唐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茍出一個盛唐 第六百三十一章 分封倭土

第(1/2)頁

政事堂、樞密院所議之事,李曄全都令人傳達給李祎。

作為后世人,李曄有非常多天馬行空的構思,但構思要實施,就需要有才干的人。

張承業和韓偓正是這樣的角色。

現在又多了李祎。

新羅之戰,在李曄沒想好如何處置新羅王氏貴族時,李祎已經奇謀解決了一切,斷了新羅的根。

這幾年,內地都時常有匪亂,熊津道卻安安靜靜,沒有絲毫動靜,在長安派過去的文官武將宣教使之后,逐漸適應了新的身份,沒人再記得從前骨品制的貴族們,以唐人身份自豪。

大部分熊津道土著只是歸民,但并不妨礙他們新生活的向往。

特別的是一些獲得唐人身份的人,回到家鄉,直接成了老爺,萬眾矚目。

若是識字,最次也能混個衙吏當當,還能參加科舉,或者去尚學求學。

不怕難度大,就怕沒希望。

相對于種姓制度的骨品制,大唐制度無疑是進步的,也順應時代。

給了所有人希望。

因此也得到了平民的擁戴。

殘存的豪強們沒有了興風作浪的土壤。

如同當年的河隴一樣,熊津道、廣南道、云南道、漠北道、遼西道等偏遠地區,對歸化策的擁護遠遠超過了內地。

其實這個時代,很多人連當人的資格都沒有。

不是農奴就是牧奴、軍奴,為貴族老爺們出生入死。

來到這個世界,橫向一對比,才知道大唐制度全方位的優越性。

任何一個國家到了大唐這個地步,能維持穩定就不錯了。

更別說發奮圖強,擊潰外敵。

統治是有成本的,也需要極高的智慧。

曾經盛極一時與大唐在河中角力的黑衣大食,強盛期只有區區八十年,就逐漸走向了沒落,采用類似周天子的分封制,在其后的百余年里,薩曼王朝、綠衣大食、白益王朝、塞爾柱相繼崛起。

而這些國家,也如流星一般乍起乍滅,能維持百年國祚的就算不錯了。

很多地區連國家都沒有建立,保持原始的部落制。

“太子殿下上午掃墓,下午習武,晚上讀書,亥時三刻讀書,沒有接見外人,只與太子右衛率任圜見面,太子妃偶爾帶小殿下探望。”薛廣衡事無巨細的稟報。

太子妃謝氏,漢中小戶人家,早在天復三年便與李祎成婚,一年后生一子——李澈。

倒也不是李曄可以監視李祎。

而是為了讓李祎暫時遠離長安是非,散散心,清理一下郁積的負面情緒。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身處局外,才能更清楚的看清事態的變化。

讓他在忠魂寺掃墓,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

這幾個月李曄也沒冷落他,國中大事,一概都傳達給他,聽取他的意見。

父子二人書面上的聯系一直皆沒斷過。

“封趙季良為太子洗馬、張格為太子賓客,協同太子掃墓。”

趙季良曹州人,歷史上曾仕后梁,后轉投李存勖,官至太仆卿,后被孟知祥扣留,為其謀主,助其兼并東川,成就后蜀。

張格為前宰相張浚之子,歷史上被王建拜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用為托孤之臣。

兩人都是今年的科舉前三甲,胸中頗有見地。

是李曄精心挑選的人才,留在李祎打造班底。

拆開李祎的私信,洋洋散散四五張紙,李曄耐著性子才看完。

主要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對倭國態勢的看法。

谷 只需誅討桀驁藩領即可,再冊封恭順之輩,統轄倭人,為大唐輸送人力至遼北、漠北,興建城池。

還特別強調倭土肥沃,足可養幾百萬之民,不可盡封于王審知,倭人傀儡的存在也可起到制衡的作用。

也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比如遷徙沿海居民,與其混居,百年之后,歸化策生效,其地其民自然歸唐。

李祎不知道后世倭人的惡毒與陰險,受傳統思維的影響,提出最后一條建議,也在情理之中。

但李曄壓根就沒想過要接納倭人。

他只想讓倭土成為勞力的來源地,用他們的尸骨夯實大唐在北疆的統治基礎。

大部分建議都有可取之處,如冊封恭順之輩,就跟李曄想到一起去了。

又提醒不可讓王審知太過強大,都是非常合理的建議。

有了實力,必然會生出野心,如果王審知坐擁關東良田,統御倭人,還會這么老實聽話?

必然會爭取更大的利益,擠壓大唐在倭的利益。

這是人性,也是利益博弈的必然。

縱然現在不會,下一代下兩代一定會。

所以倭人傀儡政權有存在的必要。

源經基就順理成章的走入李曄眼中。

期待倭人臣服也不現實,只是現在暫時沒有滅倭人種的精力,大唐不可能被倭島限制住,西邊還有更大的利益。

大唐正在厚積的過程當中。

想通這些,冊封源經基的事就是理所當然。

倭國之戰持續一年半,差不多到了收官階段。

天策右軍這把利劍不可長時間暴露在外。

樞密院決議以徐溫的徐州軍換防天策右軍,配合顧全武的水軍,李曄同意了。

徐溫能武能武,鎮守平安京,穩住倭國形勢,是上上之選。

不過現在擺在李曄面前的難題是,劉知俊功勞太大,不好冊封。

直接封郡王,似乎功勛還差了一點,楊師厚都沒封王,劉知俊就更不可能了。

關鍵此時的劉知俊也才五十出頭,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現在封王,若是再立大功,就不好封了。

這個問題也困擾李曄多時。

楊師厚、朱瑾今年都是五十不到,周云翼更是年紀輕輕,辛四郎不掌兵權倒是無所謂。

只有李承嗣上了年紀,自己也識趣,在長安處于半退休狀態,享受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偶爾出席樞密院的決議。

李曄忽然明白草根皇帝為什么要誅殺功臣了。

一方面是不自信,怕后代斗不過這些刀山火海滾出來的狠人。

一方面是省事,一刀砍了一了百了。

不封賞劉知俊肯定不行,兩萬天策右軍在倭土打出了大唐天威,攝津一戰,滅倭人十余萬,殺的尸山血海,又重奪平安京,把倭土最富庶的奈良地收入囊中。

封賞太過也不行了,看劉知俊這架勢,仗越打越順手,以后肯定還有大功。

思來想去,只能給他封地了。

最直接的利益才能最打動人心。

殺生王令倭人聞風喪膽,給他在倭土封個地盤,似乎也不過分,畢竟大唐能把九州攥在手里就不錯了。

李曄盯著地圖,指著平安京之北的越前國道:“改越前國為越前州,賜為左威衛大將軍劉知俊封地,子孫世襲罔替!”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茍出一個盛唐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1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