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  目錄 >> 第805章倭國反叛

第805章倭國反叛

作者:執筆見春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執筆見春秋 |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 第805章倭國反叛

大明皇長孫!小說,請

一七小說1qxs

“老師任暹羅布政使,那我等前途自是一片光明,當初排除萬難跟隨老師來這荒涼之地,果然是沒有白費辛苦。”“這自當是太孫見老師之才,因此才將此等重任交予老師,如今暹羅空缺眾多,我等上任機會到來,定要追隨老師教化暹羅蠻夷。”“如今吳城中看似同窗眾多,然占城比之暹羅不過是方圓之地,我等還需寫信回國,多多號召一些同窗過來眾策其心才是。”“有理,大明雖好,然自太孫開辦各地學堂,讀書人愈多了起來,聽聞去年就有數十萬之秀才,舉人如過江之卿,即便朝廷官位正在不斷追加,如此之多學子又怎能全部安置。”“常言道,寧為雞頭,不做鳳尾,這邊荒之地四處空缺,何嘗不是我等施展抱負之地,京師享樂,平白蹉跎大好人生。”黃子澄擔任暹羅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的消息一經傳開,吳城上下他這些徒子徒孫們個個興奮異常。有點渠道的都聽聞了,太孫把任命當地官員的權力,都從吏部剝離了出來,交給自家老師,這也就意味著現在老師的手里有著數之不盡的官職在等著他們。小小吳城尚且容納這么多同窗,更何況更為廣闊的暹羅地區。如今的讀書人不像是曾經的那么盲目,也不僅僅只是考核四書五經,天下地理也是在考核的范圍之內,因此大家都知道整個暹羅地區有多大面積。況且來到吳城后,很多學子也發現南洋地區并非他們想象中的那般貧瘠,這里除了天氣炎熱一些,在糧食產量上還是非常足夠。不是每個學子都是背景雄厚,追隨黃子澄來到吳城的這些人,家境一般也不怎么樣,要真是家里關系硬朗,也不會千里迢迢跑到吳城來求個一官半職。如今,潑天的富貴正在向著他們招手。吳城王宮后院。朱允炆臉色難看的對母親呂氏說道:“大兄這是何意,連詢問我的意思都沒有,直接就是一道令旨過來,抽走了我最為得力的大臣,難道他是完全不想看到吳城的發展嗎。”“先前在京師的時候,幾位皇叔被倭國抽調去了草原,我還想著是幾位皇叔做得過分了些,在倭國收刮了太多的錢財,還豢養私兵,這才會被大兄打擊。”“然而我在吳城這里本本分分,既不收刮民脂民膏,也不暗中豢養私兵,為何大兄還要如此對待于我,就真的不念一點骨肉親情嗎。”說到這里,朱允炆咬牙恨聲道:“皇爺爺可還在世呢。”看著面目有些猙獰的兒子,呂氏嘆息一聲:“或許是太孫有他的想法吧,現在暹羅剛剛被破,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縱觀朝廷上下才能者眾多,但可選擇之人卻只有那么幾位。”“黃先生學識淵博,將吳城治理得井井有條,今日之吳城當有黃先生八分功勞,兼之黃先生懂得南洋各國語言,太孫選擇黃先生也是理所當然。”“現在吳城已經平穩,各項律法周全,即便黃先生離去,也不會生出太大影響。”“倒是允炆,不可再作這等模樣,對于黃先生來說得到朝廷的認可,是他的喜事,你跟黃先生是有著師徒情誼的,他現在去了暹羅,多少要顧念著情分,屆時我吳城也能得他幫助一二。”“太孫令旨不可違,直接傳來吳城,自沒有了轉圜的余地,事已至此就不要多想了,免得不好的話被傳了出去。”對于現在的生活,呂氏已經感到很滿意了,吳城不大,但在這里也不缺什么,哪怕是京師的一些貨物也能買到,無非是貴了些,這點錢財對于呂氏來說不算什么。她擔心的是允炆鬧得太過,最后傳到京師去,讓在京師的太孫不舒心了。太孫不舒心,她們娘倆更舒心嗎。其實在呂氏看來,調走黃子澄對于允炆來說其利大于弊,黃子澄確實是為吳城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但與此同時整個吳城的權力也集中在黃子澄手里。允炆學著太孫搞什么垂拱而治,放權于黃子澄,然而吳城的情況那能跟大明比嗎。加上吳城這上上下下的官員,幾乎八成都是來自于黃子澄的徒子徒孫,整個吳城大小事情都是黃子澄一言而決。呂氏說過幾次,不過朱允炆沒當回事,好在吳城背靠大明,些許事情算不得多大,也就沒當回事了。現在黃子澄一走,權力自然就回歸到了自家兒子手里。朱允炆聽著母親的話,怒氣漸漸的平息了下來。說到底他這也是無能狂怒,沒有絲毫意義,于是委屈道:“黃先生若是離了吳城,他的那些學生們也大有可能請辭跟隨,這王宮里怕是一下子要冷冷清清。”呂氏搖頭道:“你這是想多了,本身吳城也不需要太多官員便能治理妥當,先前是因黃先生的關系,虛設了許多職位以安置他的那些學生們,反而讓吳城上下官職臃腫,政令難行。”“如今黃先生一走,也正好讓各衙門精簡一些,剩下不少俸祿,且你也不用太多擔心,官職在這里,雖是要走一批,但不少也會留下。”“那暹羅剛剛城破,各地雖說歸附但貿然前去哪里不是步履艱難,沒那么好辦事的,聰慧些的自然能想通。”呂氏這么一說,朱允炆也放心了不少。只不過臉上帶著幾分猶豫遲疑。呂氏瞧著允炆這神情問道:“可是還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朱允炆沉默少許,抬頭問道:“娘,我雖為吳城藩王,可這藩王當得實屬窩囊,手里沒兵,外面無勢,去年朝廷一道命令過來,就調走了我三萬精兵,今日一道令旨過來,我吳國大臣也被調走。”“說是藩國,與一大明城池何異,或許大兄也從未把我放在心上過。”“現大明于大兄令旨下征伐南洋諸國,除開藍玉一系人馬,另有允熥一系去往滿者伯夷。”“我欲動用國庫之財,開展海貿運輸,囤養海上之兵,以壯我吳國之威,娘親意下如何。”呂氏眼中驚訝。先前允炆一直不屑商貿之事,認為低下賤業,現在突然提出此事,顯然是因為黃子澄的離去受了不少打擊。“娘親定然支持于你,正好你外祖父一直有心此事,可擔此重任。”呂氏的父親呂本,最初也是一商賈,后來才因為呂氏的關系走上仕途且青云直上。父憑女貴,呂本之所以愿意放棄太常寺卿的位子來吳城,也是明白自己的官位本就來源于作為太子妃的女兒。現在女兒跟外孫去了藩國,他待在京師猶如無根之萍,且還容易得罪人。況且年紀大了,下邊也沒什么人,還不若是幫著自家人。來吳國的時候呂本就提出海貿富國之策。當時黃子澄認為不應開展海貿,跟那些商賈打交道,平白落了讀書人的面子。朱允炆顯然還是接受了黃子澄的建議。現在情況反轉,自當要重啟此事。“依娘親所言,海貿之事便就交予外祖父負責。”朱允炆點頭應下。其實到了現在,朱允炆也已經發覺了海貿的巨大利潤,只是因為深受儒家學說的影響,從而一直不愿去參與。實際上吳城的大多數賦稅的來源,也是在海上貿易。藍玉打下暹羅后,收攏了十二萬暹羅士兵,而后囤積于暹羅半島上。按照朱英的令旨,他要從暹羅半島乘船去到海洋對面的天竺地區。按照李景隆提供的情報,從暹羅半島過安達曼海,而后抵達莫塔馬灣的白古王朝,再從白古王朝出發,穿越藍普雷帕里斯海峽,過孟加拉灣便是天竺的東恒伽王朝。東恒伽王朝就是征服天竺地區的第一步。天竺并非是某一個國家,而是大明對于目前印度地區的統稱,類似于中原一樣的稱呼。然而跟中原不同的是,歷史上的天竺地區很少有過大一統。縱觀世界歷史,分裂是常態,統一是異類。而秦始皇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給后世的君王留下了大一統的概念,致使中華地區分分合合,終究是一直走向大一統。古印度還是在阿育王時代有過短暫的基本統一,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地方并未被統治,孔雀帝國便已分崩離析。在如今的古印度地區上,還有著八個分類勢力共同存在,這就跟中原時期的五代十國差不多的概念。同樣他們的語言也是多達數十種之多,哪怕是同一個王朝勢力,都有數種語言文字同時存在。對比天竺的同時,就明白秦始皇的書同文車同軌是有多么偉大意義了。朱英在讓藍玉率軍進攻天竺地區的同時,也同時征服吐蕃和收復德里蘇丹國。古印度歷來以弱著稱,唯一表現得比較強勢的德里蘇丹國,雖然在后世屬于印度,但實際上是中亞。歷史上帖木兒死后帝國分裂崩潰,他的六世孫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將印度給統一了,后世的印度疆域,也就是來源于莫臥兒帝國。所以藍玉本身八萬大明戰兵,加上從真臘,暹羅收集來的二十多萬兵力去攻打天竺,在朱英看來問題不大。說不定藍玉能夠提前幫助整個天竺地區完成統一的夢想。甚至還能夠幫助他們統一文字,語言。這倒是一件大功德之事了。天竺富庶,地廣人多,比之大明也不算差,要知道在后世的天竺,總體人口上都已經是超越中原了。藍玉如果能夠掌控天竺,那么就能在這里囤積足夠多的兵力跟帖木兒對戰。想來在大明的帶領下,天竺或許可以擺脫兵弱的稱呼。然而就在藍玉于暹羅半島整頓兵馬的時候,倭國那邊開始搞事情了。自從倭國四王被朱英調回大明征伐草原后,足利義滿一開始還是按捺得住,畢竟他不知道四王什么時候回來。然而經過一年多的時間,足利義滿派到大明的細作也打探到四王正在北伐草原。北伐并不是什么秘密,在邸報上一直有消息刊登。即便是這樣的情況,在倭國許多大明都呼吁奪回九州島的時候,足利義滿還是沒有出兵。一直到大明對真臘,暹羅開啟戰爭。消息傳到倭國,這就讓足利義滿有些耐不住了。因為在情報里,現在的大明正在跟草原,真臘,暹羅,甚至聽說還派兵去往吐蕃,水師前往滿者伯夷。而藍玉駐軍于暹羅半島,顯然戰事完全沒有結束的意思。這等于說大明在跟幾乎所有的周邊國家作戰。如此情況下,自然是倭國奪回九州島的最好機會。現在就算是足利義滿忍得住,他麾下的那些大名可就真的忍不住了。九州島對于倭國來說可不是個隨意舍棄的小地方,實際上九州島作為倭國的頭部地區,對外的海貿是最為發達的,占據了曾經倭國重要的經濟地位。九州島作為距離中原最近的島嶼,也是整個倭國文明的興起之地,倭國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就是出自于九州島的日向國。在大明占據了九州島后,包括足利義滿的所有高層貴族,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奪回九州島。但是大明的強大,尤其是大明四王的軍事能力讓他們感覺到忌憚。除非是開啟國戰,否則倭國想要奪回九州島基本上是不可能。即便是開啟國戰,倭國被大明全部統一的可能要遠大于奪回九州島。同樣因為大明成功登陸九州島,并且扎下了根基,在如今的倭國四處都有傳言,說神風已經放棄了倭國,這讓倭國人心不穩,卻也沒有任何辦法。直到現在。“大將軍,這是個天載難逢的機會,大明已經顧不上我們這里了,只要大將軍下令,吾等起軍一舉奪回九州島。”“我們現在也有了強大的火器,在九州島還有許多明軍,明人的工匠,制造火器的工坊,如果我們能夠收復九州島,這些都將屬于偉大的倭國。”“得到了這些,大明休想再占據我們的九州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13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