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干宋  >>  目錄 >> 第四百四十三章 當皇帝的樂趣

第四百四十三章 當皇帝的樂趣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干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干宋 第四百四十三章 當皇帝的樂趣

李存最近真是有些春風得意。

出兵伐金之前,大乾王朝的大量文官和文人都認為,伐金的戰爭定會損兵折將、增加大乾王朝的財政負擔。

尤其是,后來大乾王朝伐金伐了一半,又突然去滅高麗。

那時,差不多得有七八成的文官和更多的文人在唱衰大乾王朝,在說李存做錯了。

結果,大乾王朝除了出兵之初花了點錢糧以外,在之后的戰爭過中,就再沒用大乾朝廷出過錢糧,更沒有向百姓加過稅,也沒有無償征發過普通農夫參戰,戰爭期間,內地凡有水旱災害,大乾朝廷都及時又充足的撥款、撥糧賑濟,關鍵,內地的發展,絲毫都沒有耽誤,比如,不算戰爭收入,大乾王朝的財政收入都比開戰前增長了差不多三成,比如,大乾王朝的糧食比開戰前又增產了差不多一倍,再比如,大乾朝廷計劃在內地修建的幾大干線如今幾乎全部竣工。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乾朝廷才能及時又充足的賑濟災民。

而且,就是開戰之初花費的那點錢糧,在打下了遼東時,就已經上百倍的賺了回來。

后來,在遼東賺得那些錢糧,連建設遼東的港口、鐵路以及治理遼東都夠用了,并且還有不少剩余。

而剩余的那些錢糧,就足夠支持大乾王朝伐高麗的了。

等到大乾王朝一戰就打下高麗王朝的都城開京羅城,得到了高麗王朝三百來年的積累。

不僅打高麗和打金國的錢夠了,在高麗和東北建鐵路、建設港口以及治理這兩塊新得的廣闊疆土的錢都夠了。

等到大乾王朝滅掉金國,獲得女真人從大遼帝國和高麗王朝那里不擇手段掠奪和勒索甚至不惜盜墓聚集起來的金銀珠寶了以后,大乾王朝算是賺大發了。

——粗略估計一下,大乾王朝至少賺了五年的財政收入,而且這還不算進入李存私庫里的數之不盡的金銀和奇珍異寶。

關鍵,大乾王朝的版圖擴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關鍵的關鍵,困擾中原王朝數千年的胡患問題,有望被李存徹底解決。

另外,打下箕地和東北地區以后,大乾王朝的很多文官和文人才知道,這兩個地方都有大量的耕地,尤其是東北地區,那里的黑土地讓懂耕種的文官和文人震驚得下巴差點沒掉到地上!

——這些文官和文人萬萬沒想到,世間竟然還有這樣的寶地!

后來,大乾朝廷派去東北地區勘探的官吏,探得了大量煤礦、鐵礦木材等資源。

這無疑進一步證明了李存的遠見。

這時,肯定不會再有文官和文人責怪李存發動伐金、伐高麗的戰爭了,相反,很多文官和文人開始對李存歌功頌德,尤其是岳飛等人在乾金決戰中大敗金兀術,宇文黃中率領上京城中的軍民投降大乾王朝,金國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以后,李存走到哪里,都能聽到文官和文人對自己歌功頌德的聲音。

而這回李存沒再像之前那樣,始終一聲不吭,不跟這些文官和文人一般見識了。

相反,這回李存非常高調的寫了一篇《開惑論》。

明面上,李存表示自己只是為了消除眾人的疑惑,避免重返迷誤,才特仿漢代王褒《四子講德論》的問答方式,寫了這篇《開惑論》,采用縱橫家的口氣,假設春秋碩如、臻成大夫和信天主人三人,李存居于掌握全局的地位,充分運用三個虛構人物的討論之妙,達到“宣風化于眾庶”的效果。

實際上,李存則是對自己發動伐金之戰前只得到極少數大乾王朝的官員支持這件事,以及打仗過程中還有不少文官和文人在唱衰這件事,始終耿耿于懷,久久不能平復自己心中的這口怨氣,才寫下了這篇《開惑論》。

在這篇《開惑論》中,李存陳說自己發動這兩場戰爭的真實理由:

“伐金、伐高麗是大乾中樞秘密決定的,戰爭講究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哪能向每個人都加以解釋?金太宗駕崩,不將皇位傳其子完顏宗磐而將皇位傳給其孫完顏亶這個黃口小兒,完顏亶剛一上位,就與其養父完顏宗干等人迫不及待的改制,致使金國內部矛盾重重,內斗不斷,自相殘殺,空耗國力、軍力,戰勝金國的時機就此一瞬。”

李存表示:“如果不是朕看準時機果斷出兵,怎么有機會將困擾我漢家王朝數千年的胡患徹底終結?我如果被怯儒所阻撓,那才是徹徹底底的昏君,徹徹底底的鼠目寸光,徹徹底底的對子孫后代不負責任……”

李存甚至忍不住吐槽了這些文官和文人:“很多人甚至五谷不分,又豈能明白東北對我大乾的意義?”

可以看得出來,連著滅了兩國,將大乾王朝的版圖擴大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李存,多少有點飄了,至少是不愿意再忍這些只會說風涼話的文官和文人。

不過這也可以理解。

沒有人能夠切身體會到,在此之前,這些自以為是的文官和文人給李存所帶來的煩躁。

這么說吧,但凡李存的意志力稍稍有點不堅定,可能都會讓這些文官和文人帶偏放棄了伐金和伐高麗,進而放棄了大乾王朝甚至是中華民族的千秋大計。

如今,李存用酣暢淋漓的大勝狠狠地打了這些文官和文人的臉,又充分證明了自己的眼光和決策能力以及英明神武。

這種情況下,李存就是明著罵這些目光短淺的文官和文人兩句,他們都不會吱聲的,更何況,李存還加以了掩飾,這樣一來,就更沒有人站出來撿罵了。

不過——

事后,李存自己尋思過味來,覺得自己有點太小家子氣了。

不管怎么說,一些文官和一些文人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他們希望自己不要窮兵黷武,將擁有大好前景的大乾王朝帶入衰敗甚至是滅亡之境。

這種事,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明皇。

前半生,唐明皇英明神武,堪比漢武唐宗。

后半生,唐明皇昏庸至極,差點沒斷送了大唐王朝,名列昏君榜。

有唐明皇這樣的例子在前,這些文官和文人有些擔憂,也很正常,畢竟,并不是誰都跟自己一樣,經過信息大爆炸的洗禮,是一個掛逼。

于是,轉天李存又寫下了一篇《求諫賦》。

在這篇《求諫賦》中,李存直言不諱的表示:

無論哪個朝代的衰落,包括它的滅亡,都是不值得同情、不值得惋惜的。

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朝代滅亡,都是因為其內部先出了問題,比如說,皇帝昏庸,貪腐,奸臣當道,政令不合理,導致朝綱的混亂,進而導致王朝衰敗甚至是王朝滅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任何一個朝代的建立,都是全國官民用鮮血甚至是生命堆積而成的,所以,大乾王朝并不是自己這一家一姓的,而是大乾王朝所有官民共同的家園。

一個優秀的王朝,能夠讓弱者有勇氣,讓強者有所敬畏,讓權力有所制止,讓惡人行善,讓善人不畏懼惡人。

只有這樣的才能夠讓王朝穩定,長盛不衰,長治久安。

朕雖是皇帝,卻眼不能觀六路,耳不能聽八方,不可能面面俱到。

李存明確表示,朝中大臣都肩負著直言的職責,當朕在做出某些決策當中存在偏頗的思想之時,需要大臣敢于站出來指出朕的問題。

李存還明確表示,自己的目標就是:“下情必得上通”,“外事必聞”。使自己與宰執大臣能較為真實地了解其時的社會動態,人心背向。使自己與宰執大臣在處理軍國大事,在制定治國安邦的方針、政策措施時,能做到比較符合客觀情況,減少失誤……

經過后世信息大爆炸洗禮過的李存,早就認識到了,作為帝王如果不求諫納諫,不知曉民聲,其治下的王朝遲早會滅亡。

就像歷史上的隋朝,隋煬帝偏信拒諫,結果二世而亡。

——元人戈直曾說,隋煬帝失去天下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拒絕納諫,不聽下屬及百姓的聲音。李世民得天下成為千古一帝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莫過于求諫納諫,重視臣民的意見。

耳聞目睹過太多這樣慘痛的歷史教訓的李存,當然不愿重踏楊廣的覆撤,而是希望自己能成為李世民那樣的千古一帝。

還有,封建國家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普天之下英非王土,率土之濱英非王臣,皇帝高于一切,集所有大權于一身,對皇帝沒有任何監督機制。

——雖然歷朝歷代都設有監察御史,諫議大夫等司職監察,諫爭之臣,但絕大多數只是監督、糾察臣僚,對于皇帝則形同虛設。

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屬于平庸無能,或腐敗昏暴之類;只有極少數勵精圖治的皇帝,不但注重發揮監察、諫議部門的作用,而且讓所有臣下來監察自己,并接納各類臣屬的諫議。

而李存當然想當后者了。

在李存剛剛連著滅高麗、金國兩個國家,徹底收復遼東、箕地及東北,大大的開疆拓土,功蓋古今之時,能寫出《求諫賦》這樣的求諫納諫的文章。

再聯想到前一日李存寫下的《開惑論》。

李存只是發發牢騷、吐吐槽,說得也是實情,并沒有什么錯。

但就是因為李存擔心,自己的做法,會阻礙了自己的視聽,在沒有任何人勸諫李存的情況下,李存自己就及時改正了過來。

這讓很多文官、文人都激動得落淚,慶幸他們遇到了一位通情達理的明君,哪怕他們的意見提錯了,李存也不跟他們計較。

——要知道,如果他們遇到的是一個自負的暴君的話,那他們如此亂說話,不僅會葬送了自己的未來,沒準還會受到懲處。

關鍵,一直以來,李存都從諫如流,獎勵、重用積極諫爭之臣,嚴勵懲處阻言塞路者,鄙視阿臾奉承之人,在有人向李存提出意見之時,李存也愿意慷慨接受,積極改正。

這誰都能看得出來,李存是真的虛懷納諫,而不是像很多皇帝那樣,只做做樣子而已。

于是,以陳公輔、胡銓、李光等為重要骨干的速爭之臣,他們對朝廷軍國大事,以致李存的生活瑣事,都遇事進盡忠言;影響所及,大小臣僚,上至宰執大臣,下至九品芝麻官的縣丞,傍及皇后、太子、皇子,甚至宮中的妃嬪,都紛紛進諫,在朝廷內外,形成了大家議政的群言堂的良好局面。

這一局面,使李存得以集思廣益,更好施政,確保了李存成為戒驕奢、體恤下情的明君,杜絕了很多朝代無人敢進諫,只有皇帝或某些權臣獨斷專橫的局面,還避免了大乾王朝的政策出現重大的失誤。

比如這次,李存求諫了之后,陳公輔就勸李存執行“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的施政方針。

李存欣然采納了陳公輔的建議,與一眾宰執一同執行了陳公輔提出的施政方針。

另外,李光、胡銓等人建議,合并郡縣,精簡機構、裁減人員,重知府、縣令之選,專信大臣、注意發揮臣下的作用,不讓宦官干預政事等重大施政舉措。

還有,不少貪官污吏,尤其是引起民怨的貪官污吏被舉報了出來。

總之,只要是合情合理的諫言,李存全都一一采納。

這使得大乾王朝變得更加政通人和、朗朗乾坤。

當然,也有一些不開眼的家伙,竟然又盯上了李存的后宮。

一些大臣表示,李存的女人實在是太多了,竟然快兩萬人了,而且這次一下子就增加了三千多人,希望李存可以精簡后宮人數;

還有人認為,人各有女媳,李存搶占敵人的妻女,有傷天和,希望李存能得饒人處且饒人,改正這個野蠻行為;

另外還有一些人則勸李存節欲,不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女人身上……

對于這類的諫言,李存一概不聽。

開玩笑呢!

朕當皇帝,就這點樂趣了,這你們竟然還想剝奪,也太沒人性了。

不僅如此,李存還將用實際行動來告訴這些人:在這件事上,朕就是死性不改了,以后誰都別再勸朕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干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2.6149163